我删除了侄儿和外甥的电话和微信:远离不讲亲情的人!

我的老家在农村大山沟里,兄弟姐妹多,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自然也就多。

我18岁跳出农门,到城里上学参加工作了。

因为算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人,所以,出钱、出力给兄弟姐妹帮忙都是义不容辞,觉得理所应当。

其中,一个侄儿18岁时,一个外甥17岁时,我利用单位大量招聘员工之机,先后把他们带出了农村。

为了让他们能在城里扎根,也给他们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于是,我把他们的事一直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把他们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来看待。

因为,我深知农村生活的不易,更加讲究亲情。

把他们带出来,帮他们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就给哥哥、姐姐办了一件大事,可以大大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侄儿和外甥能有一个好一些的前程,考虑到他们初中都没上完,于是,我自掏腰包,东奔西跑,托人找关系,送他们学技术,上学进修培训,并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月工资从开始时的两、三千,到后来的上万元。并且,所在单位的福利也不错。

至今二十多年来,侄儿和外甥都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结了婚,安了家,工作稳定,生活无忧,小日子过得都很滋润。

看到他们过得好,我心里很高兴,也很踏实,也有一份成就感。

虽然在给侄儿和外甥帮忙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想过让他们感谢、感恩和回报,从来都觉得都是自己应该帮的。

但是,这么多年来,有时想起他们对待我的方式,却又让我心里感到失落,感到冷漠,感到薄情。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想当初,给他们帮忙花了不少钱,操了不少心,自不必说。因为,这也是我自己愿意的。

可是,等到他们工作稳定了,工资收入提高了,小家庭的生活安稳了,年龄也都40来岁了。

按常理讲,应该懂事了吧,应该懂得人情世故了吧。

可是,这些年来,除了找我借钱时、找我帮忙办事时、生孩子办喜酒时才给我打电话外,平时根本就没有联系,更不要说来看望我这个当叔叔、当舅舅的了。

你说我计较吧,我也没当回事;你说我不计较吧,有时想起他们对待我的这种态度,又感到心里凉飕飕的!

有时心里想: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自私吗?都这么薄情吗?对亲情都这么淡薄吗?

过去,在给他们帮忙时,总觉得他们年龄尚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从没计较过,更没上过心。

现在,他们的年龄都40来岁了,也算是中年人了,为什么一点也记不起我曾经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候,巴心巴肝地给他们帮过大忙呢?

说句老实话,他们这样对我,我从没生气,从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但是,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的薄情寡义,觉得这样的亲情没有必要保留!

于是,前段时间,我非常平静地把他们的电话和微信都删除拉黑了。

在我看来,留不住的亲情,就当是握不住的沙,扬了它;不讲亲情的人,主动远离;没有亲情的人,学会忘记,各自安好。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情商低,大多比较自私,大多不在乎亲情,大多不懂得人情世故。

侄儿和外甥从不联系我,从不看望我,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有人说,年轻人不愿意跟长辈亲戚交往,不懂得尊重长辈,跟他们的家教很有关系。

也就是说,“子不教,父之过。”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有人说,感情都是双向奔赴的,亲戚朋友之间帮忙,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在我看来,看重和在乎的,不是一句问候,一份礼物,而是那份心意;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付出,剃头挑子一头热是长不了的。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记情的人,才值得帮助,才值得付出。

有人说,现如今,有的亲生儿女对父母都不亲,更何况侄儿、外甥呢?

你像亲生一样地疼爱他们,关心他们,处处为他们想着。

可是,他们可能从来都没往心里去,狗肉哪能贴到羊身上去呢?不是亲骨肉,根本不贴心,你对他再好也捂不热他的心。

但是,话说回来,兄弟姐妹之间,亲戚之间,只要有能力,该帮还要帮。

因为,兄弟姐妹、侄儿、外甥之间的血脉亲情,是割舍不掉的。

这么亲近的关系,找你帮忙时,你就应该帮;既然帮了,就不要图感恩、图回报了。

如果你帮了忙,他们不记情、不感恩,那是他们的事,那是他们的自由,你也不要多想,更不能计较。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只要你懂得远离、释怀和及时止损即可。

#万能生活指南##日常生活分享##发优质内容享分成##头条生活感受##夏日生活打卡季##头条创作挑战赛##亲情##人际关系##人生感悟##人情世故##亲戚##心灵鸡汤##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美文   侄儿   外甥   亲情   电话   人情世故   薄情   工作   稳定   亲戚   从没   城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