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由五芳斋代工生产的来伊份“蜜枣粽”因异物风波陷入食品安全争议,一时间将“粽子第一股”五芳斋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实上,五芳斋(603237)自上市以来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2024年营收、盈利双双下滑14%左右后,营收为2018年来最低,盈利则是近4年低点。业绩下滑压力的背后,五芳斋战略转型正面临多重考验,从核心产品深耕到“第二曲线”的探索,展现转型决心的同时也是其重塑增长逻辑的关键,多元化战略布局何时彰显成效令人瞩目。
业绩波动的背后:行业挑战与战略调整的阵痛
五芳斋品牌创始于1921年,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自2011年提出“三个转型”战略以来,公司始终在探索增长破局点。
2022年8月,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沪市主板上市,成为“粽子第一股”。上市当年,公司业绩出现下降。2023年,五芳斋通过大单品战略及加大“非粽”产品网店铺设等举措,业绩重回增长。2024年, 五芳斋业绩再次回落,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对此,五芳斋回复《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受原料价格波动、消费者需求收缩、渠道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营收及净利润表现较去年有所波动,后续公司将持续优化管理,立足优势产品并丰富产品矩阵,提升经营能效,促进公司业绩表现回稳并有质提升。
一直以来,五芳斋业绩与粽子息息相关。2024年,五芳斋粽子销量下滑至4.3万吨,直接导致粽子销售收入退至2019年水平,尽管公司通过提价策略推动整体毛利率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但在销量锐减的情况下,有限的增长无法弥补缺口,这也暴露出五芳斋长期依赖单一产品的问题。
就此,五芳斋向本报记者表示,粽子产品销量波动主要与消费需求收缩、渠道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公司通过工艺创新与高端化战略守住了基本盘:第二代裹粽线智能化升级使裹粽工效率提升40%;主导起草《粽子》国际标准,成为粽子行业领军企业。
第二曲线探索:多元化与场景化仍待破局
五芳斋的多元化布局始于2019年的“糯+战略”,2024年明确提出将速冻与烘焙作为第二增长引擎,近年来,五芳斋持续打造多元产品矩阵,但新业务的成长性仍待验证。
近年来,五芳斋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在品类创新、渠道下沉以及品牌年轻化等方面不断尝试,例如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大增35.53%。与此同时, 五芳斋陆续推出绿豆糕、桃酥、面包等烘焙食品,以及烧卖、馄饨、饭团等速冻产品群。公司表示,部分产品如奶香生椰流心糯月饼、爆料系列饭团等已获消费者较高认可。
现阶段,公司聚焦低糖、药食同源等健康化方向,如GI值(升糖指数)降低30%的“轻养粽”已进入市场测试,甚至计划通过“五小芳”子品牌加速下沉。
从五芳斋对本报的回复来看,其试图以场景破局:把烘焙与速冻产品发展为第二增长引擎,以“有效增长”驱动转型,围绕“城市家庭早餐”场景,形成专业化速冻产品群;聚焦“茶点和轻送礼”伴手礼场景,试图将消费场景从节令延伸至日常。
不过,公司重点布局的速冻、月饼、烘焙产品等“非粽”业务表现分化:速冻产品虽依托武汉基地扩产,但总体规模尚小,在华东以外市场的营收占比仅为12%,区域市场渗透率不足;月饼销量增长背后是降价促销带来的毛利率下降,且月饼与粽子同样面临节日性困境;烘焙等品类收入全线下跌,新中式米糕、江南细点等产品缺乏全国认知度,餐食产品也存在场景单一的问题。而且从市场反馈看,五芳斋的“非粽”产品日常转化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芳斋的转型之路,是传统老字号在新时代下的典型缩影。正如公司所言:“以企业内生力应对行业波动”,但在更加年轻化、市场化的浪潮中,能否真正破局,摆脱“粽子依赖”和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仍需时间验证。
实习生 裴晓斐 记者 陈刚
更新时间:2025-05-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