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宣布开展地外生命探寻,这也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计划背景与目标
开展该计划,是因科技进步让人们认识到宇宙广阔神秘,而地外生命存在对理解宇宙和自身意义重大。其目标为探寻地外生命踪迹,为宇宙生命理论提供实证;了解地球以外行星环境、物理特征和生命可能性;提升我国航天、生物等领域综合实力。
实施策略与任务
●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HES):由紫金山天文台领衔。采用原创技术路线,基于高精度天体测量法,在近邻类日恒星周围深入探测宜居行星。计划发射搭载1.2米口径空间望远镜的CHES卫星,探测距太阳系约32光年的100颗近邻类日恒星宜居带,寻找“地球2.0”。卫星将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晕轨道运行5年,通过微角秒级相对天体测量方法开展工作。
● 其他探测任务:已实施羲和号、夸父一号等深空探测任务,为理解太阳系环境对生命的影响奠基。未来会继续发射探测器与卫星,深入探索太阳系,重点探测火星、月球、木卫二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天体;还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如天文二号对小行星采样返回;开展对太阳系边缘及外太阳系天体的探测。
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27年我国空间科学进入第一方阵,2035年重点方向跻身国际前列,2050年在重要领域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