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预制菜依旧是全民话题,但大伙吵来吵去,漏了个关键——公众舆论里藏着套特别拧巴的商业模式: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内核,去撑中高端餐饮的定位。
来源网络
这模式放全球餐饮圈里都找不着第二个,偏偏在中国冒头,还被当成“未来方向”,其实咱们吵来吵去,本质就是在评这模式到底靠不靠谱,而这评价,很可能改了中国餐饮甚至资本市场的模式!
尤其是最近的“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事件”,让大家更看清了其中的关系,这从何说起呢?
罗永浩发文
先掰扯数据:2024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850亿元,同比增长了约34%,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现在已经是5000亿的盘子,行业还说很快能到万亿,别觉得餐厅卖预制菜是秘密,快餐、外卖里早都是了,只是没人点破。
现在预制菜国标草案过了专家审查,但“啥是预制菜”不是重点,消费者知情权也不是——当然,菜得明明白白标,这是做生意的本分,但你琢磨琢磨:要是一家餐厅把标着“预制”的烤羊排热一下,就卖138块,你会认吗?
预制菜
肯定更气:凭啥加热一下就卖这么贵?难道这羊排是“特供”的? 有人说“就中国消费者挑剔,国外都接受预制菜”,这话真不实在,国外不是接受预制菜,是人家的模式不拧巴。
我用个“思想实验”做个比喻:咱虚构个“X公司”,定位中高端休闲餐饮,客单价80-180块,有服务员、装修讲究,还吹“天然食材、后厨手作”,结果菜全是中央厨房做好,门店只负责加热——这就是咱现在讨论的核心矛盾。
先搞懂啥是“中高端休闲餐饮”:餐饮圈有明确分层,快餐40块以内,自己取餐;快休闲40-80块,比如高端粉面馆,环境好点;休闲餐饮80-150块,像绿茶、外婆家,能边吃边聊;再往上是高档休闲餐饮,150-400块以上,能请客。
饭店
X公司卡在80-180块,看着是中高端,实际全靠预制,这在国外根本行不通。
就说美国,全球连锁餐饮的老家,消费者对工业化食品接受度最高,要是X模式能成,早在美国火了,咱找两家美国对标企业:芝乐坊和华馆。
芝乐坊客单价25-35美元,全球215家店,中央厨房只做酱汁汤底,主菜全是顾客下单后厨师现做,看财报就知道,它人工成本占比34.9%,比全靠预制的达美乐要上不少。
达美乐
要知道美国连锁餐厅净利润能有5%就不错了,这7-9个点差,意味着芝乐坊每年多花2.4-3亿美元养厨师,要是像X那样只加热,早把这钱省了,可见人家中高端靠的就是现场制作。
华馆更典型,全美最火的中高端中餐连锁,中央厨房只洗菜切菜、做酱汁,后厨还摆着咱中餐的大炒锅,所有炒菜都得现颠勺,甚至把“不用微波炉”当招牌,人家一个美国中餐品牌,都懂中高端餐饮要“锅气”,反观X,把“加热”当核心,这不反常吗?
其实中国消费者真不算挑剔,要是你明着卖预制菜、价格公道,没人会反对;但你又想蹭中高端的价,又不想承担现场制作的成本,这才是矛盾的根。
现在大伙的讨论,本质是在帮市场纠错:餐饮要么像芝乐坊、华馆那样,中高端就搞现场制作;要么像快餐那样,预制就卖平价,别搞这种“工业化内核撑中高端”的四不像——这模式在全球都没先例,也撑不起中国餐饮的未来。
说到底,这次预制菜讨论不是“该不该吃预制菜”,而是“别用反常模式割韭菜”,消费者心里有杆秤,啥价配啥服务、啥品质,门儿清,等这股讨论过去,靠谱的餐饮会更明确方向,不靠谱的模式自然会被淘汰——这才是这次全民讨论最实在的价值。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