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年前的今天,对一个叫珍·葛雷的女孩来说,是她一生噩梦的开始

553年7月19日,一个决定英格兰未来的日子。在这一天,一位女王被废黜,另一位女王登基。但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风暴的终局。

一个16岁少女被时代洪流所吞噬。她的名字叫珍·葛雷,史称“九日女王”。


一纸被篡改的遗嘱

一切始于一个垂死的国王——爱德华六世。作为亨利八世唯一的儿子,他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当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时,最大的恐惧便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狂热的天主教徒玛丽·都铎将继承王位,将英格兰重新拉回罗马教廷的怀抱。

这个恐惧,被一个野心家精准地利用了。他就是权倾朝野的诺森伯兰公爵,约翰·达德利。他不仅是爱德华的首席顾问,更是珍·葛雷的公公。他不断在国王耳边吹风:玛丽和伊丽莎白(另一位信奉新教的妹妹)都曾被宣布为私生女,法理上有瑕疵。他描绘了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国王的表侄女,聪慧、虔诚、同样信奉新教的珍·葛雷。

在达德利的操纵下,病入膏肓的爱德华签下了一份新的遗嘱,绕过了两位姐姐,将王位传给了珍。这份文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是权力的交接棒,而是一份催命符。

伦敦塔里的九个日夜

7月10日,珍·葛雷被半推半就地送入伦敦塔(当时既是王宫也是堡垒),加冕为王。传说当公爵向她下跪时,这位少女的第一反应是惊恐地晕厥。她对王位毫无兴趣,她的世界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她曾对家人哭诉:“这顶王冠不属于我,我请求你们,让它远离我。”

但历史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她的加冕仪式冷冷清清,伦敦市民的脸上写满了困惑与怀疑。与此同时,被剥夺了继承权的玛丽,在乡间竖起反旗,振臂一呼。那些忠于都铎正统、厌恶达德利专权、以及信奉天主教的贵族和民众,如潮水般向她涌来。

在伦敦塔的珍,能感受到权力的沙堡在迅速崩塌。最初几天,廷臣们还对她毕恭毕敬,但渐渐地,他们的眼神开始闪烁,脚步变得匆忙。她签署的法令无人执行,她下达的命令传不出高墙。她名义上是英格兰的女王,实际上却是自己公公的头号囚徒。窗外的欢呼声,从最初微弱的“珍女王万岁”,到几天后山呼海啸般的“玛丽女王万岁!”,这声音的变化,就是她命运的判决书。

7月19日,大势已去。曾跪在她面前宣誓效忠的枢密院大臣们,此刻已齐刷刷地站在了玛丽一边。她的父亲萨福克公爵亲自来到她的房间,平静地撕下了象征女王身份的华盖。那一刻,珍·葛雷或许感到了解脱。她对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父亲,我能回家了吗?”

无法回家的棋子

她没能回家。被废黜的棋子,唯一的归宿就是被清除出棋盘。玛丽一世进入伦敦,她最初或许并不想处死自己这位年轻的表侄女,毕竟她深知珍只是个无辜的傀儡。然而,几个月后,一场拥护珍·葛雷复辟的新教徒叛乱(怀亚特叛乱),彻底断送了珍的生路。

为了永绝后患,玛丽签署了处决令。1554年2月12日,在伦敦塔的草坪上,16岁的珍·葛雷,这位饱读诗书、能用五种语言写作的才女,平静地走向断头台。她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颗被错投棋盘的珍珠,在冰冷的政治棋局中,被碾得粉碎。

珍·葛雷的悲剧,是英国宗教斗争史上一个血腥的注脚。“九日女王”自此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权力的无常与政治的残酷。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让她明白了在宗教与权力的钢丝上,必须维持何等精妙的平衡。

历史里记载的多是帝王将相的故事,但有时候最无奈的也是生在帝王家。

苏轼有首《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1

标签:历史   噩梦   年前   女孩   葛雷   玛丽   女王   爱德华   伦敦   达德   英格兰   权力   伊丽莎白   表侄女   王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