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决,首个冤大头自投罗网,中国杀鸡儆猴,3个危险信号曝光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神仙”干架,为何荷兰身受重伤?中国的坚决反制,又体现了哪3个动向呢?

中美之间的博弈,这些年大家都看在眼里。从最开始的天价关税,到双手齐出,试图卡我们芯片和发动机脖子,最后到处拉拢盟友想要围堵中国,美国可以说是招数不断。它总以为中国会在下一秒妥协。但没想到,在中国反制之下,很快就有一个“冤大头”自己跳了出来,这个国家就是荷兰。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动手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始于美国的政策施压。2025 年 9 月 29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新规,将闻泰科技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纳入限制范围。

仅一天后,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便援引冷战时期遗留的《商品供应法》,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个主体实施资产冻结与运营限制,有效期长达一年,涉及资产规模达 147 亿人民币。

荷兰政府不仅暂停了中方委派的 CEO 张学政的职务,任命外籍董事掌握决定性投票权,还要求公司未来一年内所有重大商业决策必须经政府审核通过,对外宣称此举是为 “防范关键技术外流” 与 “纠正管理缺陷”。

可行业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自 2019 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后始终保持技术独立运营,从未出现所谓 “技术外流” 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期,荷兰政府还升级了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将原本仅针对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光刻机的限制,扩大至 14 纳米制程设备,同时要求 ASML 等企业向中国出口 DUV 光刻机时需额外提交 “最终用户声明”,每笔订单审批周期延长至 90 天。

这一政策比行业预期提前了至少 6 个月,彼时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处于复苏阶段,中国作为 ASML 最大的 DUV 光刻机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 35%,荷兰的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对美国压力的妥协。

中国快速反制

面对荷兰的连续操作,中国没有给予过多反应时间。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召见荷兰驻华大使进行严正交涉,明确指出荷兰此举违背市场公平原则。

10 月 14 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在中国的公司及分销商出口境内制造的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同时暂停其在中国境内 70% 的生产线运营许可。

这一禁令精准指向安世半导体在东莞的封装和测试工厂 —— 这家占地 8 万平方米的工厂承担着全球 70% 的最终产品出货量,而整个安世半导体 70% 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荷兰本土产能根本无法填补缺口。

不仅如此,中方在产业层面同步发力,10 月 9 日将半导体制造所需的钬、铥等重稀土元素纳入更严格的出口配额管理,而全球半导体产业所需重稀土 85% 依赖中国出口。

反制效果迅速显现。安世半导体赶紧启动危机应对机制,对外宣称会全力与中国政府部门沟通争取豁免,但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从 10 月 10 日开始,其相关产品就出现市场抢购、报价暂停的情况。

更棘手的是欧美客户的焦虑,作为全球前三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企业,安世半导体 2023 年营收达 32 亿欧元,年出货量超过 1100 亿件,苹果、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巨头均依赖其供货。

东莞封装厂断供后,特斯拉的电动车生产线面临放缓风险,苹果的生产计划也被打乱,这些跨国企业急盼供应链恢复稳定。

安世中国脱钩运营

安世中国的自主应对更让局势出现转折。荷兰接管初期曾切断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并传出停薪威胁,但未能撼动产能根基。

10 月 19 日,“安世半导体” 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信,明确宣告中国主体的独立运营地位,强调国内公司是依法注册的中国企业,员工仅需执行国内公司指令,薪资福利均由安世中国直接发放,与荷兰主体彻底脱钩。

当天,东莞工厂生产线保持运转,闻泰科技依托国内 80% 的产能占比拉通上下游资源,构建 “中国供应链闭环”,甚至已接到大众、宝马等车企的直接订单。

ASML 的动向则让荷兰政府陷入被动。10 月 15 日,ASML 在阿姆斯特丹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 “NX2000” 系列机型,通过软件优化与硬件微调既符合 14 纳米制程出口限制,又能支持客户通过工艺改进实现 7 纳米芯片生产。

公司还明确将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 “DUV 技术服务中心”,计划 2026 年投入运营,配备 200 名专业工程师且 80% 从中国本土招聘,同时储备价值 5 亿美元的零部件,将设备维修周期从 45 天降至 15 天以内。

截至 10 月底,ASML 已收到中国客户 15 台 NX2000 系列光刻机订单,总金额达 18 亿美元。

荷兰产业界的压力接踵而至。荷兰半导体设备协会(DSIA)发表公开信,呼吁政府重新评估对华出口政策,指出提前管制将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而荷兰半导体产业直接雇佣的 12 万名员工中,20% 的岗位与对华贸易相关。

ASML 的供应商 ASM Pacific、VDL Group 等也表达担忧,其对华销售额占比均超 20%。

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政府立场出现松动,10 月 17 日,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态愿意与中国对话,承认此前 “低估了中方的韧性”,10 月 20 日更是透露正在 “重新审视 14 纳米制程设备的管制标准”,暗示可能缩小限制范围。

风波背后的三个危险信号

管制措施与市场规律的背离成为首个危险信号。荷兰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推进限制,但未提供具体证据支撑,反而引发本土产业震荡。

ASML 数据显示,2024 年其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达 28%,其中 DUV 设备贡献近 90% 的对华销售额,若严格遵循限制政策,2025 年营收将减少 12%。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2024 年半导体市场规模达 1.5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 38%,其中中低端芯片需求占比超 70%,正是 DUV 光刻机的核心应用领域,单方面管制显然与市场需求脱节。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博弈中暴露无遗。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波动直接波及上下游产业,欧洲汽车巨头因芯片断供出现生产线空转,荷兰半导体企业则受稀土管制影响生产计划。

这种 “一损俱损” 的局面源于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 安世半导体 70% 的产能在中国,且七成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商,荷兰政府 “只控总部、难及产能” 的接管模式,本身就凸显了供应链的不可分割性,而美国主导的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剧了链条断裂风险。

盟友协同的裂痕正在扩大构成第三个信号。荷兰提前实施管制后,ASML 率先通过技术调整对冲政策影响,与政府立场形成反差,荷兰半导体产业界的公开反对更显内部分歧。

欧盟内部也出现不同声音,德国经济部长公开建议欧盟统一对华政策,避免荷兰单独行动拖累整个欧洲产业链。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更是致函美国商务部,警告荷兰政策反复可能削弱美国对华技术限制的效果,呼吁重新协商。

结语

截至 10 月 20 日,中荷尚未就安世事件举行正式会谈,但荷兰的态度转变已让局势降温。

安世中国持续正常运营,士兰微、华润微等国内企业加速补位,全球成熟功率芯片市场的供应缺口正逐步收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 10 月 15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强调,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搞歧视性做法,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绝不会动摇。

官方信源及链接

中国青年报相关事件报道:无直接链接,内容综合自博览先锋援引报道

网易新闻《荷兰 ASML 宣布重大决定,反水事件引关注,荷兰行动或早》:
https://c.m.163.com/news/a/KC62FMAG055694GK.html

安世半导体公开信: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安世半导体”(2025 年 10 月 19 日)

荷兰经济事务部政策公告:无直接链接,内容综合自铃木白石援引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科技   中美   自投罗网   冤大头   中国   信号   危险   荷兰   半导体   管制   美国   光刻   政策   政府   产能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