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无止境,广州为何坚持?



自从珠江新城成型至今,凭着高颜值和稳坐全国300+米摩天大楼最密集区域,意味着广州城市更新取得巨大成果,接着沿用理念不断攻坚城中村改造,实现更高质量土地空间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很多人问,为什么广州坚持旧改,而非大力度开发新区域





2023年来自广州政府一则新闻稿,至2035年广州推进155平方公里城中村改造,涵盖272条村(行政村)、289个项目

155平方公里有多大?

分别大于天河区96.33平方公里、海珠区90.4平方公里、荔湾区59.1平方公里、越秀区33.8平方公里,规模之大凸显出广州决心





广州城市更新分为

全面改造:大部分拆除重新规划用地

混合改造:全面改造与微改造相结合,目的保护历史文化镇村、文物

微改造:以保留原有建筑结构为基础,通过局部拆建、功能置换、基础设施完善

珠江新城实行全面改造,一座崭新而超现代化的建成区,谁也难以相信它的前身是一块无人问津的农田,为广州后期探索城市更新提供正面思路





“城与村”共生,是广州这座城市的一大亮点,这没有好坏之分

基于这个特质,广州又作为中国南大门,城市定位越来越高,不管是市中心、或是外围区的更新均提上日程,以更均衡地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土地价值、提升生活品质、保护历史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终极是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广州是一座很有趣的城市,进入市中心是很城市feel,郊区又很有原生态面貌,之间穿梭像不同时空的体验



广州老城区



以越秀区、荔湾区为主的广州老城,充斥着大量特色骑楼建筑群,破旧与否先不说,但它们一定是广州的“宝藏”,当局对老城区提出“老城市 新出彩”的改造口号

与东面、南面的高速现代化,老城区便反向保留历史价值,对其进行微改造孕育出如顶流-永庆坊,而非贪图“新”把应有底蕴消除



天河区城中村扒龙舟活动

天河区城中村祠堂



总结出以往经验,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广州也是切忌“一刀切”,只要有优秀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价值,即使是CBD旁边的城中村都把要素保留下来,比如祠堂、传统民俗(扒龙舟、醒狮、春茗宴)、他们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城市迈向同质化,唯历史文化展现出每个地区的最大不同之处,广州2000多年历史岁月,注重历史文化价值,积极保留软硬件为其发展引路,确保持续的独特性





广州旧改是一场“攻城拔寨”行动,人民网今年5月29日发布第12版新闻《广州积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出台了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专项地方性法规,构建城中村改造“1+N+X”政策体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和“原拆原建”试点政策,搭建从总体规划到专项政策、配套指引的系统体系。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更新目标和任务,注重分区施策、分类推进,坚决防止大拆大建、一拆了之





今年6月,财政部、住建部公示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广州市入围获支持的20个城市名单。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财办建〔2025〕11号),广州作为入围的东部城市之一,将在未来3年内获得不超过8亿元定额补助。

人民网与财政部/住建部鼎力支持广州的城市更新工作,既是对广州多年努力成果的认可,亦是从中着力提升城市转入内涵式发展的自信与底气





明年是国家“十五五”规划时期开端之年,广州也公布《广州市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2026-2030)》,目标是进一步强化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划定近期重点片区与重点平台,策划一批支撑规划实施落地的重大项目,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

换几句话说,广州是全国超大城市中较多“城中村”的城市,无疑能够探索出一个独特的治理思路,怎么说都是一个中国式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广州   城市   天河   龙舟   历史文化   越秀   财政部   珠江   价值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