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发帖指出书中存在低级错误。图/大皖新闻截图
“有人活了153岁,有人任职102年”?
近日,有读者发帖称,其在阅读知名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历史类书籍《日俄战争》一书时,发现书中存在低级错误,将人物任职、去世的时间弄错,出现了有人任职102年,有人活了153岁之类的情况,令人诧异。对此,8月27日,该出版社工作人员回应大皖新闻记者称,已关注到此事,确实出现了错误,如重印会进行改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国内知名出版单位,然而其出版的历史类书籍中却将人物任职、去世的时间弄错,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属不该。
历史类书籍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生卒时间、任职年限等细节是史料真实性的基石。错了一个数字,就导致“多”了100年,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如,将青木周藏的任职时间中的1891年错写成1991年,将陆奥宗光卒年时间1897年错写成1997年,从而出现“有人活了153岁,有人任职102年”的谬误。
这些错误,其实只是一种常识性错误,所涉及的知识并不高深,只要在编校过程中认真细心点,都不会出现。出现这些差错,反映出出版编校环节仍然存在疏漏。
作为知名出版社,应有严肃、严谨的编校态度,不能容忍这样的低级错误。对于已经出现的错误,需及时更正,并采取措施完善编校质量。
面对错误,该出版社编辑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读者反映属实,那两处确实有错误,其中一处问题发现较早,上次重印时已经改正。接下来如果有重印机会,还会进行改正。出版社这种迅速反应的态度值得肯定,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是必要的。
此外,除了等待重印,那些已购书的读者,可能仍被错误信息误导。因此,出版社可考虑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错误更正说明,为已购书读者提供退换或补充修正资料的途径。这样有助于将纠错做到更到位,也能挽回读者的信任。
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文字、每一处细节,才能让书籍真正成为传递准确知识、承载文化价值的载体。
撰稿 / 辛河(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