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你是否曾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无果,午睡醒来后却突然灵光乍现?6月25日,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的新研究为这种“顿悟”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深度睡眠很可能是打开灵感之门的关键钥匙。
这项研究由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组织开展,共纳入90名参与者,他们先被安排执行了350次特定的感知洞察任务,随后被安排进入了一个20分钟的午睡环节。午睡期间,研究人员通过脑电图设备监测了他们的睡眠状态。当参与者醒来后,又被安排继续完成后续500次特定任务。最终结果显示,午睡后有70.6%的参与者表现更出色(在高噪声水平的试验中准确率突然显著提升),而未午睡的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仅为49.5%。进一步分析揭示,午睡者中,那些成功进入深度睡眠阶段的参与者,表现出色的比例达到了85.7%,仅处于浅层睡眠阶段或保持清醒者,这一比例则骤降至63.6%和55.5%。
为什么深度睡眠更容易带来“灵光一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大脑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后,一方面可以高效整合记忆,海马体与新皮质间的联系会增强,将日间获取的零散信息提取、重组并巩固。这种神经层面的“整理归档”过程,有助于打破固有思维框架,将看似无关的知识点创造性地连接起来,从而催化顿悟。另一方面,深度睡眠时,我们的脑脊液流动会显著增加,如同启动了一套高效的“清洁系统”,加速清除包括β淀粉样蛋白在内的神经代谢废物,为灵感产生营造了更“洁净”的生理环境。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介绍,想利用午睡激发深度睡眠的创造力红利,不妨参考以下科学建议:
把握黄金时长。过短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过长(超过30分钟)则可能起到反作用,醒来后反而昏沉。研究中采用的20分钟就是个不错的参考。
营造深度环境。昏暗、安静、凉爽的环境是促发深度睡眠的基石。午睡时可以使用遮光眼罩阻挡光线干扰,再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器对抗环境噪声。室温尽量保持在20-22℃,穿轻薄衣物午睡,利用“体温下降促眠”效应。
建立条件反射。规律性能训练大脑快速进入休息状态,提高睡眠效率。因此可以尝试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午睡。
警惕“睡眠小偷”。消化负担过重的午餐会显著干扰睡眠质量。因此要避免摄入油腻、过甜的午餐。
做好时间管理。可以尽量将午睡安排在下午2点前结束,避免影响夜间正常睡眠节律。
编辑:董长喜
主编:田茹
校对:李爽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