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了72岁,身体的变化比自己想象中更快,而“睡觉”,正是这把影响衰老速度的重要钥匙。
很多人以为,年纪大了多睡点是补身体,其实睡得太多,反而可能让身体老得更快。尤其是晚上睡觉的习惯,过了72岁,真得多留个心眼。
人在年轻时,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黄金时段”。但老年人不一样,身体代谢慢了,器官运转也慢了,如果晚上睡得太久,反而会打乱身体原本的节奏。
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每晚睡超过9个小时,反而更容易出现白天头晕、走路飘、反应慢等表现。
美国心脏协会曾发布一项研究,老年人长期睡眠时间过长,与心脏病、中风、记忆下降之间关系密切。
就像每天只需要加半壶水的水壶,你非得灌满,它就容易溢出来。睡眠也是一样,身体不需要那么多,却被“强行”按在床上,时间久了,反而累。
也不能把自己逼得只睡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不够,会让免疫力变差、血压升高、情绪烦躁、记忆力下降,这些都和衰老息息相关。
有些老人凌晨三四点就醒来,接着一整天没精神,走两步路就累,吃一点饭就打瞌睡。看似是“老了正常”,其实是睡眠质量太差,身体根本没得到修复。
睡多少不是随便的事。多数研究认为,72岁以上的老人,每晚保持6~8小时的睡眠,身体状态最好。
太多太少都不行,关键是要睡得“刚刚好”。
不是上床时间越早越好,也不是硬撑到困得不行才睡。过了72岁,晚上睡觉前记住两件事,对身体大有帮助。
很多老人习惯等孩子下班回来一起吃晚饭,结果一拖就拖到晚上七八点。
再加上饭菜一热乎,胃口一好,常常吃得比中午还多。
这样一来,肚子还在“加班”工作,人就躺下了。
肠胃不休息,大脑也没法真正进入深度睡眠。常常会出现半夜醒、做梦多、早起烦躁这些问题。
建议晚饭安排在晚上5点半到6点半之间,吃个七分饱就够了。可以多吃点蒸南瓜、豆腐、煮鸡蛋、红薯粥这样既好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
太油腻、太咸、太辣的,就少碰。
很多老人睡前喜欢看电视“助眠”,躺床上还拿着手机刷新闻。
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刺激大脑,让人更清醒,反而难以入睡。
还有一种情况是,看了太多刺激内容,比如社会新闻、家庭纠纷、战争纪录片,情绪容易激动,结果躺下脑子还在转,怎么也睡不着。
建议晚上8点后,尽量少看电视手机。可以换成听舒缓的音乐、收音机里的戏曲、轻松的电台故事,让大脑慢慢进入放松状态。
像给钟表上发条一样,让身体自然进入“休息模式”。
有些老人睡觉喜欢趴着睡、蜷着睡、右侧压着睡,这些姿势久了,容易压迫胸腔或影响血液循环。
尤其是趴睡,会让呼吸变浅、心脏负担加重,醒来后容易胸闷、头晕、疲倦感强。
对老年人来说,比较推荐左侧卧位或平躺。
左侧卧能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对有胃病的老人尤其友好。平躺时注意用一个支撑力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弯曲,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
有些老人晚上睡一觉,醒来一身汗,枕头都湿了。有的以为是“排湿气”,其实这是身体在报警。
夜间出汗过多,可能是血糖不稳、更年期后激素变化、结核等慢性感染引起的。如果长期出汗,还伴有体重下降、盗汗、夜里心悸,一定要去医院查一查。
如果只是偶尔出点汗,可能是室内温度太高、被子太厚导致的。建议卧室温度控制在18℃~22℃,被褥透气、吸汗,别一味追求“捂汗”。
有些老人白天怎么都精神不起来,坐着就打瞌睡,还以为是“老了就这样”。其实这可能是晚上睡眠质量差或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
睡眠呼吸暂停是很多老人没察觉的问题。表现是打呼噜时突然停顿几秒,憋气似的猛吸一口气再继续打呼噜。
这种情况会导致夜里氧气供应不足,白天自然没精神。
如果身边人发现你有这样的情况,去医院做一次睡眠监测很有必要。
有时候戴一个简单的呼吸机,就能大大改善睡眠质量,甚至延缓认知退化。
人上了年纪后,深睡眠时间会变短,容易被一点声音吵醒。
很多人为此烦恼,但其实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
当身体变弱,大脑会减少深度睡眠,好随时唤醒自己应对突发情况。比如夜里上厕所、听到陌生声音、咳嗽时,大脑要更快反应。
不过这也说明,老年人的睡眠更需要安静、规律、舒适的环境。
可以在卧室装厚窗帘、关掉电子设备的提示音,铺上不会发出声响的地垫,尽量减少干扰。
有些老人觉得,白天睡得越久,晚上就不用熬夜。
但其实午睡时间太长,会让晚上更难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最佳的午睡时间是中午12点到1点之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可以坐在沙发上靠一会儿,或者在床上小憩,但别脱衣躺倒睡上两个小时。
午睡要像手机充电一样,电量差不多的时候补一会儿就行,不需要等电池完全耗尽再充。
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能保持规律的优质睡眠,不仅白天精神好,记忆力也更不容易退化,还能降低感冒、肺炎、慢性病发作的几率。
就像农田一样,只有土地休息好了,作物才能长得结实。
睡眠就是身体的“翻地”时间,翻得好,身体自然不会乱长“杂草”。
人到72岁以后,一觉睡得好,胜过吃十副补药。
睡觉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少得可怜。睡得太多、太少,都会让身体出问题。
记住两件小事:晚饭别太晚、睡前别玩手机,再加上合适的睡姿、良好的环境、恰当的午休,让每一晚的睡眠真正成为养命的时间。
睡得好,老得慢,这不是神话,而是每一个老人都能做到的小事。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世东,张明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6):4031-4034.
[2]李艳,高艳红.老年人睡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0):1081-1084.
[3]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R].北京: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