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共有9个,深圳、沈阳、苏州、唐山,均不在其中

“国家中心城市”就是指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可以调配全国资源、对全国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这类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在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简而言之,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核心枢纽。

现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是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地图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尽管深圳,唐山,沈阳和苏州等城市在经济,产业或地理方面各自具备某种优势并达到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没有被授予这个重要的称号。

以沈阳为例,作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的中心,沈阳拥有广阔的地理空间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时沈阳在东北经济发展中也具有显著的优势,沈阳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能与竞争城市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关,比如长春、大连、哈尔滨等城市在资源配置中也具有独特的位置,客观上对沈阳在国家层面的资源配置和地位优势的获取。


苏州和沈阳在区域定位上是可比的,苏州作为江苏省较为发达的经济城市,GDP在全国保持着靠前的名次,其产业体系也具有较强的完备性,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方面,苏州的优势比较明显,但苏州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能与其区域定位和上海较近有关,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很多方面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苏州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理解为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的主导地位,导致了其他城市的区域定位发生改变。

唐山是河北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性和地缘性,经济发展在传统产业特别是钢铁等重化产业结构上仍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但产业结构单一性较强,且未能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形成互补的区域经济效应,唐山的区域辐射效应也较弱,这是其未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因素之一。

深圳的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的前三名,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转型快,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但是深圳的经济增速很快,但是城市面积小,资源承载力小,无法达到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深圳更适合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而不是全国资源的调配中心。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衡量标准,它在经济、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肩负着国家在区域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职责,每座国家中心城市在各自专业领域扮演着无法取代的角色,北京属于政治中心,担负着国家政治安全和战略决策的职责,仍旧会稳坐国家中心城市的宝座,上海是经济中心,依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化的商业环境,在全国范围内依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州作为国家商贸中心,利用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物流枢纽优势,继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天津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功能,重庆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政策,继续保持国家中心城市功能。

国家战略逐渐调整之后,部分城市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也出现变动,武汉与成都的国家中心城市认定调整为区域级中心城市定位,武汉被定位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成都被定位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这种调整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城市在全国资源配置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如一线城市显著,而且在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中也没有占据优势。


虽然郑州具有交通枢纽的地位,而且GDP一直在增长,但是因为产业转型的任务重,与武汉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不能一直保持国家中心城市的位次,这也体现了国家在区域发展上新的方向,就是通过优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沈阳的转型值得关注,沈阳被赋予了“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这样的新角色,沈阳的发展重心会慢慢转向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创新这些现代产业,不再只是盯着传统的重工业或者城市规模的扩大,这种转型是沈阳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前瞻性的布局,既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大势,又有利于增强沈阳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苏州以及南京等城市,其定位得到提升,这些城市都被当作长三角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被指定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这样的变动,体现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慢慢推进,这些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把各种产业链整合起来,在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也许以后能再次和上海产生“1 + 2”协同发展局面。


西部地区里,重庆和成都各自承担不同的战略角色,重庆维持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创建,慢慢变成区域内部的重要枢纽,成都转变成“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着重推动高科技、创新经济等范畴,从而形成与重庆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异竞争。

合肥的崛起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后发展力量的新角色,被定位“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对于传统省会城市格局的打破是不言而喻的,这也说明国家对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视,同时也对合肥在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各方面能力的凸显。

城市定位的调整在实际中意义重大,它可促使全国城市格局得到优化,并达成区域协调发展,经过对部分城市职能及定位加以调整,国家既可减轻大城市病现象,又可削减资源压力,进而改进整体资源配置水平,基础设施的加强,尤其是郑州“米”字形高铁网络的完善,为这些城市的发展赋予了有力支撑。


这种战略改变当中,普通市民的体感慢慢变强,城市规划对于历史文化的保存越来越看重,城市更新的加强也在渐渐进行,创新生态创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改变不光在经济和产业里面能看出来,也渗透进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的来说,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既反映了国家整体的战略布局改变,同时也表现出了城市发展方面的全新趋势,资源的持续分配,让这些城市的经济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的竞争力等等方面发挥着越发重要的影响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财经   唐山   苏州   深圳   国家   沈阳   城市   区域   经济   优势   上海   产业   成都   重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