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着急了!170亿外资跑路后推改革,能挽回信心吗?

这两年印度市场在老外眼里彻底变了味。

以前不少外资攥着钱往那冲,喊着“中国能成,印度人多也能成”,想抄中国的人口红利作业,现在倒好,不少人忙着打包跑路,今年光印度股票就被外国投资者净卖出近170亿美元,市场一跌再跌。

当初奔着“下一个中国”来,来了才发现全是硬坑,货烂半路上,税单能砸垮十年生意。

外资当初为啥看上印度?说白了就是眼馋中国的发展路径,都在亚洲、人口都多,觉得在中国能赚钱,印度没理由不行。

可真落地了才发现,这俩根本不是一个玩法。

就说基建吧,中国农村公路都快通到每家每户了,农产品用冷链运,损耗能控制在10%以内。

印度农村呢?路不好走不说,农产品大多在小散户手里,沃尔玛2007年跟当地企业合资做批发,从农民手里收的货,运到店里能烂掉三成到四成,卖都卖不出去。

再加上印度规定外资得30%从小型供应商采购,沃尔玛全球采购的优势根本用不上,2013年俩人闹得不欢而散,合资生意黄了。

比基建更狠的是税务。

印度税务局跟盯猎物似的盯着外资,一点小事就能开出天价罚单。

德国大众在印度干了十年,就因为进口零部件分类有争议,直接被开了14亿美元的税单,这十年等于白干。

韩国起亚也没逃过,同样是零部件的事,被追缴近1.7亿美元,这哪是收税,简直是往外资身上割肉,谁扛得住?

小米的遭遇更典型。

2014年进军印度,找富士康建厂、搞本土化供应链,三年就冲到印度手机市场第一。

可这两年呢?受地缘关系和税务问题影响,去年一季度出货量直接跌了41%,从第一滑到第四,6.76亿美元资产还被冻结了。

小米印度的总裁都在信里说,现在供应商都怕了,不敢在印度设厂,得先重建信心才行。

监管朝令夕改,文化碰不得,想走还走不了

明面上的基建、税务坑就算了,更让外资头疼的是看不见的暗箭,混乱的监管和绕不开的文化坎。

印度监管有个名声,叫“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

简单说就是规矩定得严,大家都难遵守,可执法的时候专挑外资下手。

政策还朝令夕改,今天说能这么干,明天就变卦。

沃尔玛当初就是被这折腾惨了,扩张计划改了又改,最后实在撑不下去才撤的。

反观中国,现在外资政策稳定性评分能到8.2,有啥规矩提前说清楚,企业也好做规划。

文化这道坎更难跨。

麦当劳1996年进印度,本来想把巨无霸、麦香猪排堡这些全球招牌带过去,结果刚落地就傻了,印度80%人信印度教,不吃牛肉;14%人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俩招牌产品全得下架。

没办法,只能改菜单,推出用鸡肉做的麦辣鸡腿堡,还专门开素食厨房做土豆豌豆饼,连酱料都把洋葱大蒜去掉了。

就算这么委屈,还是出了事。

1998年有人发现麦当劳薯条用油含牛肉成分,直接引发大规模抗议,门店被迫停业。

麦当劳赶紧销毁所有薯条,还请印度教领袖监督采购,可没用,不少寺庙旁边的麦当劳还是被打砸。

毕竟在印度教眼里,牛是神圣的,麦当劳全球杀了那么多牛,这心结哪是改菜单能解开的?

最坑的是想走还走不了。

印度对外资撤资的审批特别复杂,光资产清算、税务核查就得耗上两年,比中国多三倍时间。

有个外资零售企业去年就申请撤离,到现在还没办完手续,每个月得赔上百万美元运营成本,活生生被拖成僵尸企业。

现在印度也急了,证券交易委员会推出11项改革,想改善外资渠道。

可这些改革没碰基建、税务、监管这些老问题,就像给破房子刷油漆,里面的窟窿还在,谁愿意再进来?汇丰都看出来了,全球资金正从印度往中国流,毕竟中国的营商环境更稳,钱投进来放心。

印度要是真想留住外资,光靠画饼没用。

得先把农村的路修好,把税务规则定明白,别再朝令夕改,也得尊重外资的经营规律。

不然“下一个中国”的梦做不长久,“投资坟场”的名声倒会越来越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财经   印度   外资   着急   信心   中国   麦当劳   印度教   税务   基建   朝令夕改   税单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