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妈,你这几天咋老打哈欠、舌苔厚黄,是不是感冒了?”
“不是感冒,是浑身没劲、嘴里发黏,我看中医说这是‘湿气重’,得调脾胃。”
刚过小雪节气,天气刚冷,人却“重”得很。
北京63岁的孙阿姨,每年一入冬就觉得自己像个“装满水的棉被”——乏力、困倦、吃不下、早上醒来口苦舌干,还有点水肿。

她本以为是年纪大、天气冷,可医生却告诉她:“不是你身体虚,而是湿气在体内打转,尤其是脾胃出了问题。”
更关键的是:每年“小雪到冬至”这20天,是调脾胃、祛湿气的黄金窗口。
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最关键?哪些症状暗示你“湿气上身”?
还有那2种“平民祛湿食材”,连老中医都在吃?
今天我们就来一文讲清楚,小雪后养脾去湿,到底该怎么吃、怎么调、怎么做。

冬天是“寒湿共生”的季节,小雪之后,昼夜温差大、寒气渐深,很多人却感到体内“潮乎乎”,不像是干冷,反而像“被湿气捂着”。
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医讲“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一旦阳虚,脾失健运,湿气就会“乘虚而入”。
“脾主运化”,是身体“排水系统”的中枢。脾虚不运,水湿内停,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这些症状:

北京中医医院在一项季节性门诊统计中发现:小雪至冬至之间,脾胃湿阻型患者增长23%,其中6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比超过一半。
医生提醒:“冬季不是越冷越干燥,有些寒湿体质人群,反而越冷越湿。”
而“小雪之后至冬至”这段时间,既是寒气初起、湿气未成积之时,也是“阴中有阳”“藏中有动”的调养窗口。
调理好脾胃,就等于打开了“排湿总闸门”。这20天,是全年中“最不容错过”的祛湿黄金期。
你可能想问:调理脾胃,真的能排出湿气?身体能有啥感觉?

权威研究与临床观察发现:坚持20天饮食调理+生活干预,脾胃功能明显改善,身体有以下3大积极反应:
晨起口气改善,舌苔变薄
湿气重的人,常伴有口中发苦、舌苔厚腻的现象。调理脾胃后,早起嘴巴“清爽了”,一刷牙就干净,说明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湿浊减少。
便溏、腹胀、饭后困等“脾虚”表现减少
一项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的临床研究显示:脾虚湿困者在持续服用健脾祛湿饮食(如薏米、山药等)后,73%的患者饭后不再嗜睡,腹胀明显减轻。
体重下降、下肢浮肿减轻、关节更灵活

长期湿气滞留,不仅导致水肿型肥胖,还会加重关节疼痛。调理脾胃后,体重平均下降0.8-1.2kg,浮肿改善感知度达68%。
也就是说,看似“润物细无声”的调脾祛湿法,其实真的能“排浊轻体”。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20天,我们到底该怎么吃,才能让脾胃“活起来”、湿气“走出去”?
中医营养师建议:常吃以下2种“食疗明星”,比吃保健品更靠谱:
1. 薏苡仁——祛湿界“天花板”
又称“薏米”,为五谷之首。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胃、肺经。能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除痹排毒。

特别适合舌苔厚腻、四肢沉重、小腿浮肿、关节疼痛者。
推荐吃法:山药薏米粥
取薏米30g+山药片30g+红枣2颗煮粥,清淡不腻、养脾润肺。早晨空腹一碗,温润养阳。
注意:薏米偏凉,脾胃虚寒者建议炒薏米后再用,且每日控制在30-50g之间。
2. 茯苓——中老年人湿气“搬运工”
茯苓性平味甘,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常用于水肿、食欲差、心悸失眠等症状。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所含多糖类物质可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
推荐吃法:茯苓粉糊/蒸糕/煲汤

可与白术、莲子搭配,做成“健脾糕”;或用茯苓粉搭配豆浆早晨冲饮。还能加入排骨汤,起到清补不腻的调理作用。
特别提醒:市售茯苓产品质量不一,建议购买中药房炮制品,使用前泡水洗净,孕妇使用需遵医嘱。
除此之外,还建议配合以下生活习惯改善:

中医常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滞,如油入面。”
而调湿先调脾,小雪后的这段时间,是脾胃最容易恢复的节气窗口。
这不是迷信,而是四时之道,顺势而为。
医学共识认为,冬季调脾胜于春补,祛湿胜过减肥。只要掌握方法,从饮食起居入手,坚持20天,或许你会发现,身体轻了、胃口好了、精神也足了。

健康,其实就藏在这每一顿温热、每一口软糯里。
今天开始,不妨试试——用一碗热粥,把湿气请出去。
温馨提示:脾胃湿重的调理应结合个人体质,如有长期腹泻、严重食欲不振、浮肿等表现,建议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中医科面诊,由医生辨证论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医饮食调养学》
《2023中国营养与慢病干预蓝皮书》
《小雪节气与脾胃调理临床研究分析》
《薏苡仁与湿邪调理机制研究》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