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无神论者,但他对宗教却颇感兴趣,他不仅注意读一些宗教经典,而且一有机会也喜欢去寺庙看一看、聊一聊,甚至和普通老百姓一起看庙会、玩抽签,也因此留下许多趣闻。今天帝哥就来说说毛泽东和一位和尚的故事。
毛泽东
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瑞金沙洲坝迁驻高围乡云石山古寺,这里原本是当地名刹,和尚不少,但由于战乱,只剩一位法号叫乐能的住持了。毛泽东听说乐能学识渊博,既精通梵语佛经,又通晓医理诗书,还常为附近的贫苦百姓看病施药,非常钦佩,决心与他交个朋友。毛泽东在古寺安顿下来后,就叫警卫员去把乐能请过来。
毛泽东本以为乐能已入耄耋之年,见面后才发现他竟是个30来岁的青年,这天两人谈诗论经,赏画对弈,相处十分投机。乐能见毛泽东博学多才,诗词、书法无不精通,而且平易近人,诙谐健谈,也暗自称奇,于是把毛泽东视为知己。不过,毛泽东和乐能均未谈及各自的身世和往事。
有一天,毛泽东外出调查,听说乐能收留了一位在云石山古寺中避难的少妇,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毛泽东便去向乐能了解事情的原委,乐能如实相告:这位少妇叫月英,是被一恶棍追逐而逃到古寺来的,自己为了救她才将她收留下来,现在请苏维埃政府处理此事。
云山古寺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这有何难!她在古寺帮你烧火做饭,缝纫洗浆,做个贤内助不是很好嘛?”
乐能却连连摇头:“我怕自己乱了佛门,难以在这里立身,也怕恶棍再来抓人。”
毛泽东劝慰乐能说:“佛经的宗旨是来去自如,法经也说过,心生种种法,心灭种种法。和尚还俗自古有之,你何苦受山门法规的约束呢?你干脆娶月英为妻,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何况还有苏维埃政府为你做主呢!”
最终乐能和月英的工作都被做通了,他俩光明正大地结了婚。毛泽东高兴地对乐能说:“昔日唐王朝和尚破酒肉之戒,今日苏维埃法师开结婚之戒,法师可谓佛门新徒了!”
其实这是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原来乐能是广东的一个富少爷,俗名叫龙书文,他从小爱上了一个叫凤珠的小丫环,并发誓要娶凤珠为妻,但他的父母坚决反对,不仅将他送到波兰去留学,还将凤珠逐出家门。龙书文和凤珠临别时,互赠龙凤手帕作为定情物。
龙书文从欧洲学成归来后,听说凤珠已投海自尽,他一气之下到佛山当了和尚,3年后,他又到云石山古寺做了住持。龙书文不知道的是,凤珠确实跳了海,所幸被人救起,流落他乡,后又被拐骗到瑞金做了人妻,并改名为月英。
后来月英为抗强暴,深夜出逃,正好被乐能救了下来。10年不见,龙书文已削发为僧,凤珠也红颜消损,两人一开始并没认出对方。直到洞房花烛夜,乐能和月英讲起身世苦难,并掏出当年互赠的龙凤手帕印证,才知道他们原来就是恩恩爱爱、棒打不散的一对鸳鸯。破镜重圆,乐能和月英万分感激毛泽东。
毛泽东听说了此事后,也感到惊奇,他对乐能说:“法师,你这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修来的福呢!不要谢我,要谢就谢苏维埃政府吧!”他还吟出苏东坡诗句相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乐能也以诗回赠毛泽东:“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往!”
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撤离瑞金后,乐能为报答毛泽东的恩情,不畏白色恐怖,利用古寺接送和掩护了一批又一批红军游击队员。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