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图为广东汕尾红海湾。新华社记者 陈朔摄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禾)记者6月30日获悉,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会上说,2024年,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稳中向好,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四年消除“不健康”状态,不少海湾“颜值”提升、“气质”改善,“水清滩净、鱼鸥翔集”逐步成为常态。
美丽海湾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重要载体。
根据2024年印发的《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建设海湾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并在厦门、秦皇岛等7个沿海城市探索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推动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
张志锋说,截至目前,全国283个海湾中已有159个海湾出台了美丽海湾具体建设方案。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确定了三批共3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总结凝练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创新经验模式和做法。
在海洋执法方面,中国海警局执法部副部长郑云说,中国海警局运用科技力量,促进海上执法模式的转型升级。其中,“海陆空天”立体监管模式初见成效,定期推送卫星遥感疑点疑区,利用直升机、长航时无人机等开展执法飞行190余航次,发现问题线索160余条。上海海警局融合运用倾废船舶监管、海域智能监控等平台,对辖区内的倾废船舶以及海缆保护区内的航行船舶实施动态监管;广东海警局推广应用便携式海洋资源环境执法终端;山东海警局探索构建“行动控制、信息交互”人机协同模式,利用无人机等开展精准巡查,海域海岛和海洋倾废执法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阶段。张志锋说,“十五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将更注重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提升,更注重公众生活品质和环境安全保障,更注重制度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等。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