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换了新家的李叔,今年55岁。有个小细节,家人还挺纳闷:他每天上完厕所,都会用温水仔仔细细洗下屁股,还经常把冲洗喷头当成宝。他爱跟大家讲,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就是家里厕所。不少亲戚觉得他有点“大题小做”,还有笑话他是“卫生强迫”。可李叔自己乐在其中,经常夸:“这个细节管的大,省了不少麻烦事”。但说实话,多数人对“洗屁股”其实很含糊:除了如厕后用纸擦,大部分人从没认真思考过到底要不要清洗,更不会把它和预防疾病联系起来。
你有没有发现,咱们人人都会洗脸、洗手、洗脚,可专门给肛门“洗个澡”的却没几个?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小动作,可能恰恰给健康带来不小的惊喜。医生还真有话说:肛门那点儿地盘,要是日常不清洗,各种问题总会给你找上门。甚至有研究发现,坚持清洗屁股,确实能帮预防至少4类常见病。这个事,搞明白也不丢人,可能比你想象的“体面”多了。
那“洗屁股”究竟能帮身体防住哪些毛病?具体怎么做才科学?是不是越洗越干净,反而出事?别着急,咱们一块捋清楚。
“洗屁股”到底有多大用处?这里面大有讲究
肛门和直肠是排泄通道,“卫生死角”不为过。平时吃饭、走路、出汗,稍不注意,肛门周围就容易藏污纳垢,加上大便里本来就含有细菌、杂质,如果清洁工作不到位,这块皮肤就“受罪了”。
医生讲,肛门皮肤跟脸蛋一样娇嫩,既怕脏,也怕“蹂躏”。有肛肠科专家专门观察:那些有“洗屁股”习惯的人,长痔疮、肛裂、肛门瘙痒的概率明显低。主要因为平时及时清除大便残留、汗液和其他刺激物,就相当于断绝了细菌的“粮道”,不让它们有机会生事。这些年也有资料分析,亚洲地区习惯用水冲洗肛门的人群,肛周感染的几率比只用干纸擦的人要低,感染、炎症发生率可下降 10%-30%左右,差距不算小。
用最简单的比喻:肛门就像‘卫生盲区’的厨房死角,清理得勤,细菌就没机会安家。
另外一点,有些常见毛病,比如痔疮、肛门瘙痒、肛裂、肛周湿疹,它们的“发病导火索”就藏在卫生死角里。只要养成清洁习惯,多数能明显减缓、甚至提前防住。
坚持清洗屁股,可能预防这4类常见疾病
说到底,“洗屁股”既不是卫生过度,也绝对不是“洁癖”。实际上,医生总结下来,常洗屁股,科学清洁肛门,每天能帮你远离至少这4种毛病:
① 痔疮
最典型的“老毛病”。肛门局部卫生状况跟痔疮发作密不可分。肛门残留或频繁摩擦会刺激静脉曲张,痔疮更容易“冒头”。坚持温水冲洗,不仅能带走残便,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相关人群复发率会降低约20%-30% 。不少中老年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改变清洁方式,症状明显减轻。
② 肛门瘙痒
经常洗屁股,能有效清除诱发瘙痒的汗液、分泌物等。肛门瘙痒背后的罪魁祸首,很多时候正是局部卫生不到位、细菌和化学刺激反复作怪 。在《默沙东诊疗手册》中也有提到,一旦肛门瘙痒周期形成,就容易反复划伤、二次感染。清洗能断掉“痒-抓-更痒”的恶性循环。
③ 肛周湿疹、皮肤炎症
肛门周围的皮肤特别娇气,受尿液、粪便浸渍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红肿、脱皮、流渗等现象。定期清洗,把刺激物及时赶走,湿气残留少了,肛周皮炎发病率能降低 8%-15%。
④ 肛裂与小型感染
对经常便秘、喜欢用纸大力擦的人来说,肛裂经常找上门。肛门皮肤一旦破损,残留细菌趁虚而入很难恢复。温和的清洗,能减少局部创伤口“生脓水”、感染蔓延的机会,对伤口愈合有正面作用。
《默沙东诊疗手册》也明确,肛周感染大多数跟卫生状况直接相关。用清水代替毛糙的纸巾,对敏感人群尤其友好。
但清洗屁股,也有讲究!别把好事做过头
有人觉得,越洗就越干净,频率越高才保险。其实不然。医生特别提醒,清洗肛门要“适度+温和” ,下面几个原则别忘了:
别用碱性肥皂 ,普通清水或温和婴儿型洗液即可 ;动作温柔 ,避免强烈搓揉、用力擦拭,否则容易破皮;控制好频率 ,每次大便后、运动流汗多时清洗最合适;女性和老人、痔疮患者 更需注意,洗完要轻轻擦干,保证肛门不潮湿。
其实,有些“过度清洗”,反倒会让肛门皮肤变薄、干燥,屏障功能受损,反复刺激反倒引发新的毛病。尤其是湿巾、香皂等含有香精成分的用品,长期用会引起过敏、皮炎。
清洁,是日常习惯,不能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别“洗伤了”还不自知。只要动作柔和,适度清洗,每天3-5分钟就够了。
想肛门健康,其实还可以这样做:2个小动作护到底
医生还建议:除了坚持科学清洗,日常还有这两件小事特别重要:
规律排便 ——有便意及时上厕所,不要憋着。长期憋便容易干结、划伤肛门,给细菌留下可乘之机。
多吃膳食纤维 ——蔬菜、水果、全谷物吃够了,大便软,肛门压力小,清洗起来也更容易。每天建议膳食纤维20-30克 ,效果更明显。
李叔自从用上智能马桶,排便、清洗形成习惯,过往的肛门小毛病还真没再犯。他常打趣,屁股干净,人才健康。其实谁都能做到。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关注健康,从理解身体开始。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默沙东诊疗手册大众版》
3. 《中国肛肠科疾病防治指南(2019年)》
4. 《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第4期
5. 《健康报》-正确清洗肛门防病细则
6.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年第12期
7. 《北京协和医学院肛肠健康手册》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