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使命担当
刘克庆
从“为国牺牲”到为民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实干担当
赵一曼烈士“为国牺牲”的壮举,是伟大抗战精神中“匹夫有责”的生动写照。和平年代,“牺牲”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对在田间地头、村舍农家忘我奉献的基层青年干部而言,这里虽无枪林弹雨,却同样需要舍弃个人安逸,不计较一时得失,甚至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我们肩负的是推动一方发展的重任,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夯实执政根基的如山责任。
赵一曼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份担当,是在急难险重时的挺身而出。2025年进入汛期以来,宜宾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地质灾害预警频发。无数个深夜,基层干部在接到气象预警后,第一时间挨家挨户敲门动员,转移地灾点的群众;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雨幕中,拉设警戒线、协调设备疏通垮塌的道路。在雨声、呼喊声、急促的脚步声和机器轰鸣声交织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份担当,也浸润在日复一日地默默耕耘里。为了让乡亲们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基层干部化身“推销员”,跑市场、找渠道、谈合作,努力将一车车竹笋、茵红李运出山外,只为换来群众的笑脸。基层工作,桩桩件件都连着民心,从“为国牺牲”的精神源泉中汲取力量,自觉将“小我”融入服务人民、振兴乡村的“大我”,扎根基层、实干担当。
从家书柔情到泥土深情,在为民服务中淬炼初心
赵一曼烈士的家书饱含着对幼子的无限柔情和为革命毅然赴死的决绝,闪耀着“人民至上”的赤诚初心。战争年代,这份初心是将士们“不畏强暴”,用血肉之躯拯救民族危亡、换取人民幸福的壮举。在和平年代,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就是要把双脚深深扎进泥土,用心用情去体察民情,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壮举,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东北烈士纪念馆抄录的赵一曼遗书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群众。“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只有真正沉下去,坐到群众的板凳上、田坎边,听真话、摸实情,才能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摸清摸透。在乡野田畴间,与产业大户、能人巧匠、创业青年共商共议,为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在矛盾纠纷现场,用真情实意去融化坚冰,妥善化解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更要带头完善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发动群众共同治理“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这份深植血脉、传承于先烈的为民情怀,正是我们克服“本领恐慌”、赢得群众信任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从家书的柔情到泥土的深情,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从烽火硝烟到振兴热土,在攻坚克难中赓续精神
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是无数像赵一曼烈士一样的仁人志士,凭着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和以身许国的崇高信念,在艰难困苦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所铸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身处基层一线的干部,具有永恒的激励价值。基层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常面临痛点、难点、堵点交织的困境,如果没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工作将寸步难行。
基层干部要在基层工作中攻坚克难。发展强村富民产业,就要立足本地实际,深入调研,探索出符合村情、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改善人居环境、开展移风易俗,就要像坚守阵地一样,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则需要春风化雨的耐心和智慧,以心换心,用真情赢得理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则要精准到位,一丝不苟,确保党的温暖不折不扣地送到群众心坎上。基层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推动一方水土发生向好变化的点滴积累之中。我们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希望,在广袤田野间播撒振兴的种子,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既是对抗战胜利荣光的崇高致敬,更是对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精神的时代传承,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绽放新的光芒。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作者:刘克庆(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人民政府团委专职副书记)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