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放话:中国不还清朝旧债就赖掉 8600 亿美债!中方反击让美傻眼

前言:

当历史的尘埃被重新扬起,往往预示着现实世界的博弈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一些美国媒体的荒谬言论,让国际社会再次见识了何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荒谬的债务威胁

美国知名媒体曾发表了一篇令人瞠目的评论,声称中国若拒绝偿还清朝时期的旧债,美国就应该考虑赖掉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美国国债。

这种将百年旧账与当代国际金融秩序混为一谈的论调,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

要理解这场争端的实质,我们需要回溯到19世纪末的历史脉络。

清朝确实曾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过债券,但这些债券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需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

为筹集这笔巨款,清政府于1896年开始在伦敦发行“中国五厘金债”。

这些债券的持有人主要是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重要的是,这些债券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都经历过相应的法律处理程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明确宣布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其产生的债务,这一立场完全符合国际法中的“国家继承”原则,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在记者会上严正指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政府已经按照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对这些历史债务进行了妥善处理。如今重提这些早已解决的历史旧账,既不符合国际法,也有违基本的历史事实。”

美债背后的焦虑

可以说美国媒体的威胁性言论,深刻反映了其在美债问题上的战略焦虑。

截至2023年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约为8600亿美元,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金融联系与现实依存关系。

须明确的是,中国持有美债是正常的市场投资行为,而非对美国的特定“借款”。

美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特殊地位,其信用等级关乎美元霸权体系的根基。

若美国真的采取这种极端措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元信用体系的崩塌。

金融分析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国债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安全资产,正是基于其数十年来从未违约的市场信誉。若因政治争端而破坏这一信誉,将直接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近年来一直在稳步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

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2013年峰值时的1.32万亿美元,逐步下降至目前的8600亿美元。

这一趋势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在主动规避潜在风险,同时也反映了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方的有力回击

面对美媒的不当言论,中方作出了一系列有理有据、立场坚定的反击,这些回应既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充分尊重,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智慧。

根据1978年《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新国家有权决定是否继承前政府债务。

在国际实践层面,革命后新政权不承认旧政权“恶意债务”已有诸多先例,新中国对清朝债务的处理方式完全符合当时的国际惯例。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回应此事时强调:“中国始终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负责任参与者。我们不仅按时兑付所有主权债券,还积极维护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在这次事件中,中方还罕见地公布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其中包括1952年国民政府时期对这些债务进行重组的相关文件。

铁证如山的历史资料充分证明,这些债务问题早已在法律层面得到彻底解决。

中方的回应既坚守了原则立场,又展现了令人信服的专业素养,让这场原本就不该发生的争论戛然而止。

在这场围绕历史债务与现代金融的较量中,真相与理性获得了最终胜利。

国际关系专家深刻指出,这一事件清晰地反映出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博弈阶段。

在这个特殊阶段,历史认知、国际规则和现实利益相互交织,考验着双方的智慧与定力。

结语:

历史从不会说话,但它始终在那里,静静地见证着每一个时代的变迁与每一个国家的选择。

一个靠实力和信誉维系的大国,永远不会用威胁和讹诈来解决问题。在这场关乎历史正义与国际信用的较量中,中方的回应不仅捍卫了国家利益,更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基本准则。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国债债台高筑,美国财政部开通线上捐款,在线要钱

人民网 手握7679亿美国国债,中国出路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历史   清朝   中方   中国   美国   债务   国债   美元   债券   国际   国际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