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外浮、内里虚寒,易受暑湿邪气侵袭。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主治中医师韩辉茹指出,中医强调“顺应天时”,三伏天也是改善体质的关键期,大家可以根据时令特点,通过饮食、起居、情绪调节、中医外治疗法等方式进行调养。
【饮食】多吃红豆、薏苡仁、山药、茯苓等健脾祛湿食物,以及冬瓜、丝瓜、苦瓜等清热利湿食物。少食冰镇饮料、西瓜等寒凉食物,避免损伤脾阳;少食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推荐药膳:绿豆百合汤(清热)、陈皮山楂茶(开胃)、姜枣茶(温阳驱寒)。
【起居】睡眠:晚睡早起,夜间用毛巾盖住腹部,防止受寒腹泻;午间小憩30分钟,补养心神。早晨或傍晚可适度散步、做八段锦,微微出汗即可,忌大汗淋漓。
运动前或者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优选电解质水,避免大量饮用冰水。运动中,若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并转移至阴凉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当气温超过35℃或湿度过高时,老年人应暂停户外活动,普通人也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情绪调节】暑热易致心烦。听轻音乐、练习冥想或书法,以及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2寸处),都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
【中医外治疗法】三伏贴:针对哮喘、鼻炎、关节痛等寒性疾病,通过穴位贴敷,温通经络(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可灸足三里(健脾)、关元穴(补气)、大椎穴(驱寒),每穴灸10至15分钟。有口干舌燥、易上火等症状的阴虚火旺者慎灸。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