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提醒:过了70岁,体检主要查这4大项,别随便乱查

一过了70岁,体检就不再是查个血、拍张片那么简单的事。有人一年查五六次,但结果全都看不懂;有人全身上下都扫一遍,却漏掉关键的那一项。不少老年人花了钱,受了累,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

其实,查得多不等于查得好,体检项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得对路子。尤其是步入高龄阶段,身体早已不是年轻时候那种“百病不侵”的状态,反倒是容易被忽略的老毛病、慢问题,更要提早防。

第一项:心脑血管功能检查。心脑血管问题一直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隐患”,也是致死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头晕、不胸闷,就说明血管没事,其实未必。

有些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一旦出现堵塞,可能就是中风、心梗,哪怕抢救回来,也可能落下偏瘫、说话不清等后遗症。

体检时别光看血脂、血压,要做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还可以查颈动脉超声,看斑块有没有在“悄悄长”。这些检查能提前提示风险,帮助医生判断是不是该干预。

第二项:肾功能精准筛查。肾功能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人都忽略得离谱。年纪大了,肾脏本身的代谢速度会慢下来,不代表就一定有病,但长期用药、多病共存的情况,会加重肾脏负担。

特别是一些长期吃降压药、止痛药的人,不知道药物里就藏着“伤肾成分”。传统体检只查肌酐和尿素氮,但这些指标往往是到肾功能已经掉了一大截时才会异常,想早点发现问题,就得查更精准的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这两个指标加起来,能更早发现肾病苗头,避免拖成尿毒症。

第三项:骨密度+跌倒风险评估。老年人最怕摔,尤其是摔一次之后,大半都会落下病根。很多家庭悲剧就是从一次跌倒开始的。但摔倒这件事从来不是单纯意外,背后往往藏着骨质疏松和下肢肌力退化的问题。

光查骨密度不够,还要评估跌倒风险,比如站立稳定性测试、下肢力量测试、反应速度测试。很多人一检查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单腿站稳10秒,更别说上下楼、转身这类动作。

这些能力一旦减弱,摔跤几率就飙升。查骨密度可以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这种方式比普通X光更精准,还能监测治疗效果。

第四项:认知功能评估。不少人忽然开始说话不利索、找词困难、情绪大变,家属才发现情况不对。认知功能退化不是一下子变傻,而是慢慢从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等地方开始出问题。

年过七旬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建议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最基础的是MMSE量表和MoCA量表,通过一系列问题测试大脑各项功能。越早发现问题,干预效果越好。

有研究显示,轻度认知障碍如果早期干预,有30%以上可以逆转或延缓发展到阿尔茨海默病。这比吃什么补脑药、背古诗强多了。

在笔者看来,查得对比查得多更重要。有些人图新鲜,去查肿瘤标志物,查着查着查出个“假阳性”,又花钱又吓人。也有人每年查胃镜、肠镜,却忘了自己心脏的斑块早已堆成一座山。

体检不是摆设,也不是安心丸,更不是走过场。年纪大了,得查那些真正威胁生命质量的关键部位,而不是随便看到啥项目就往上加。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查认知功能,说没问题干嘛要查。但问题就是这样来的,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开始“退步”了。有些老人开水忘了关,钥匙忘在门上,银行卡密码反复输错,以为只是年纪大记性差,其实可能是认知功能在走下坡路。

这时候查一下,做个记录,不仅能帮医生判断情况,也能给家属一个参考,做好生活上的提前安排。

血压、血糖、血脂这些常规项目固然不能少,但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基础疾病的并发率和互相影响远比年轻时复杂得多。比如一个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有慢性肾病,那降压药的选择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

又或者一个骨质疏松的患者,如果还合并轻度认知障碍,那摔倒的风险更要高度重视,连家里地面该不该铺地毯都要重新评估。这就是为什么体检不能只看单一数据,要有综合分析。

也有不少人问,到底多久查一次合适?一般建议70岁以上人群一年一次体检,但如果某项指标偏高或有基础病史,可能需要半年复查一次。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病史,有没有用药

如果吃的是可能影响肝肾功能的药,那半年查一次肝肾功能也不过分。如果家族有人早发性脑卒中或阿尔茨海默病,那认知和心脑血管检查就得早做。

其实体检也不是一张冷冰冰的报告单,而是能帮助人找到身体潜在风险的“提示器”。查对地方,问题就能早点冒出来;查偏方向,就等于浪费时间。特别是那些表面看上去很健康的老人,更不能掉以轻心。很多问题就在无症状中慢慢积累,等到爆发往往为时已晚。

不少人喜欢自己挑项目,自认为了解身体,其实很容易漏掉重点。专业医生制定体检计划,是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史、不同生活方式的综合因素。自己拍脑袋挑项目,最后只会查了个寂寞。所以还是得相信专业,把钱花在刀刃上。

说到底,体检不是查得多就安心了,而是查得准才管用。过了70岁,身体就像个复杂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值得认真看待。别等到哪天摔一跤、迷个路,才意识到早该重视。体检这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是对自己未来生活质量的一次投资。

参考文献:
[1]郭峰. 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12):1086-1091.
[2]杨志刚. 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优化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6):503-508.
[3]李蓓. 肾功能早筛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3):187-192.
[4]赵红. 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推广与成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4):341-345.
[5]张琳. 认知功能量表在高龄人群中的适用性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25,41(1):77-8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养生   大项   院士   随便   李兰娟   认知   功能   脑血管   项目   老年   病史   老年人   肾功能   精准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