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托育更优惠、母婴室更完善、新生儿证件办理更便捷……在厦门,一系列“生娃福利包”正为宝爸宝妈们搭建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不少家长感慨:“现在在厦门养娃,真是越来越省心了!”
早在2023年,厦门就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而到了2025年,依托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厦门已让“生娃养娃”这件事,变得更省心、更安心。下面,让我们一起拆解这份专属厦门宝爸宝妈的“生娃福利包”,看看它如何为幸福家庭助力。
福利包
1.托育“减负”又专业 每月千余元就能送娃入托
“宝宝6个月大时,我要回去上班,谁来带娃成了全家的难题。”苏庆玲的儿子是厦门市馨贝昉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同安园)乳儿班的首个入托宝宝。回忆起今年元宵节第一次带娃去机构体验的场景,她仍记得当时的忐忑:“怕孩子不适应,也怕机构不专业,更担心费用太高。”
可一堂体验课下来,苏庆玲的顾虑全消了。“第一个惊喜是价格,每月只要1000多元,连我公婆都觉得不敢相信,反复确认‘这么便宜,服务会不会打折扣’”。后来,她从机构、朋友那里了解到,低收费背后是厦门市政府对普惠托育机构的补贴。“弄明白后我立马报了名,现在孩子入园半年多,公公婆婆比我还放心。”苏庆玲说。
音乐启蒙、感统训练、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机构的课程十分丰富,而苏庆玲最看重的师资,也没让她失望。“我一直觉得,托育的核心是人,硬件再好也不如老师有爱心、有耐心。”她举例说,儿子午睡时间比其他孩子晚,但老师们每天都会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坐在旁边哄睡他,从来不会不耐烦。
苏庆玲的经历,正是厦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惠民利民的缩影。近年来,厦门聚焦“有得托、托得起、托得好”,出台了《厦门市托育服务设施配置导则》《厦门市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补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托育服务多元发展。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已有托育机构500多家。不仅如此,厦门还通过发放补贴、低息贷款、租金减免等措施,推动普惠托育收费平均下调30%,其中低龄托班收费下降50%以上。

托育园里,老师和乳儿班的小宝贝们在做音乐游戏。
2.现代化母婴室覆盖范围更广 总数达到600余家
“以前带娃出门,最怕的就是孩子突然要喝奶、换尿布;现在在厦门,走到哪都能找到母婴室,太省心了!”家住思明区的林女士连连感慨。之前她陪家人去思明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办业务,就被里面现代化的母婴室暖到了:“原本担心排队时孩子会闹,没想到母婴设备特别齐全,喂完奶还能歇会儿,办业务、带娃两不耽误。”
没过几天,因出行到了BRT厦门北站,林女士又发现了一个“宝藏空间”——多性别母婴室。“里面有2个独立哺乳隔间,拉上帘子特别私密。除了尿布台、婴儿床等基础设施,还配备了消毒柜、空气净化器等设备,甚至有亲子互动区域,细节特别到位。”而墙上的母婴健康知识宣传栏,还能帮妈妈们了解母乳喂养技巧,让母婴室不仅是“休息站”,更是“育儿小课堂”。

一位宝妈带孩子在BRT厦门北站母婴室亲子互动区域玩游戏。
周末去商场的经历,也让她觉得暖心。不管是万象城还是SM城市广场,厦门各类商场也都配有母婴室。林女士的话道出了不少宝爸宝妈的心声:“现在带娃出门,再也不用提前查‘哪有母婴室’,走着走着就能碰到,真的太方便了!”
在厦门,温馨的母婴室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截至2024年12月,全市母婴室总数达600余家,其中多性别母婴室59家,公共场所母婴室近40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基本实现“应建尽建”。2025年,厦门还新改建了27家母婴室,其中9家多性别母婴室,让带娃出行变得越来越轻松。

2025年厦门增设9个带哺乳隔间的多性别母婴室。
3.办证不用线下跑 线上一站式办理7项业务
“2022年老大出生时,我老公专门请假一天办证,跑了好几个地方。”陈女士是40岁的高龄二胎妈妈,今年6月老二出生后,她原本以为又要经历一次“办证马拉松”,没想到护士提醒她:“可以试试线上‘新生儿出生一件事’2.0版,在家就能办。”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女士打开了“闽政通”APP,她发现:“系统能直接联网读取身份证、结婚证等信息,不用拍照上传,也不用带纸质材料,特别方便。我们第一次操作还不太熟悉,但在半小时内就能完成所有操作,提交申请后,还能查看办理进度。”
仅仅几天后,陈女士就收到了邮寄到家的证件,她说:“以前月子期妈妈出门办手续很辛苦,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对月子期的妈妈太友好了,证件直接邮寄到家,全程不用出门。”
陈女士体验的“便利”,源于“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信息平台的升级。该平台打破了部门壁垒,打造了“一表申请、一平台受理、一站服务”的多证联办模式。依托人口数据库,系统能自动调取核验数据,实现了多部门的人口相关信息深度融合共享、科学利用。
“目前通过该系统,可一站式办理出生证明、预防接种证、户籍登记等7项业务。”厦门市妇幼产房护理负责人林巧丽介绍,信息共享后,系统还会自动将不同业务分配给对应部门,宝爸宝妈不用琢磨“下一步去哪办”,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厦门出台11项措施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5年10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厦府办规〔2025〕14号),出台11项措施。
在经济补贴方面,厦门对符合条件的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并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生育保险保障也进一步增强,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可同步参保,男职工未就业配偶未参保的,其生育医疗费用还能按标准报销。
在服务优化上,加大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支持,各区加快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目前海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用,是全省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县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同时优化生育全程服务、加强生殖健康服务,让政务服务更高效。此外,政策还在住房、托育、医疗等领域给予了支持。
文/厦门晚报记者 洪萱茹 匡惟 通讯员/张舒姗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