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还在亏!股价跌去七成,70万股民苦苦等待……


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1

股价已跌去73%



近段时间,光伏板块走出了回暖的曲线。


典型的是10月14日,受川普发言影响,全球股市震荡,A股也被波及,当天高开低走,三大指数全线收跌,创业板指数大跌近4%。


反观光伏板块,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行情。当天,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早盘一度拉升近6%,最终收涨1.06%。


从个股看,天合光能盘中涨幅超15%,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龙头股一度涨停,爱旭股份、通威股份、TCL中环等涨幅均超3%。



在大部分股票大跌的情况下,光伏板块成为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板块之一。


但短暂的大涨并没有改变光伏的处境,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绿能,依旧在“谷底”挣扎。


截至10月17日收盘,隆基绿能的股价是19.70元/股。这个价格,相比历史高点已经跌去73%。这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而是膝盖以上全给砍了。


从总市值看,亿牛网数据显示,隆基绿能的历史市值一度高达5400亿,如今只剩下1493亿,蒸发了3900多亿。



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截至2025年9月10日,隆基绿能还有71.49万户股东。


遥想2024年1月的时候,隆基绿能的股东数量一度高达99.86万户。如今,近30万股东已经撤退。



看着这个跌幅,那些没来得及跑的股民,不知作何感想?


感到忧伤的不止散户,也有机构。2020年底,高瓴资本以70元/股收下了李春安6%的股份,总作价超过158亿元。后来,隆基实施10转4方案,高瓴资本持股增加至约4.44亿股。根据新财富杂志测算,高瓴资本浮亏一度达到83亿元。


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商,在单晶硅片出货量上,其占据全球超过30%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光伏一哥”。


这样一家光伏巨头,股价何以如此低迷?



2

亏损还在继续



答案可以从隆基绿能内部寻找。


2025年半年报显示,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归母净利润为-25.69亿元,虽较去年同期亏损收窄50.88%,但依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4亿元,仍未回正。


往前看,2024年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23%;实现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降180.15%。



这个亏损啥概念呢?从过往数据看,这是隆基绿能近10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且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亏损。


进一步看,亏损背后,2024年隆基绿能主营产品硅片和组件价格分别同比下降61%和39%,产品价格下行以及光伏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7亿元,参股硅料企业发生投资损失4.86亿元。


2025上半年,隆基绿能实现硅片出货量52.08GW,同比增长17%,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但受行业整体影响,价格上不去,公司增量不增收。


隆基绿能的出海之路也遇到挑战。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124.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5.28亿元下滑了33.05%。


当然,不止隆基绿能一家面临这种情况。上半年,A股十大光伏组件企业出海普遍受阻,海外收入合计961.56亿元,同比减少26.54%。


从资产质量看,截至2025年二季末,隆基绿能总资产1496.04亿元,总负债908.46亿元,净资产587.59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0.72%。



其中,隆基绿能流动负债有564.18亿元,主要为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公司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18.08亿元。相比之下,其账上货币资金有49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小。


但股市向来是预期的晴雨表,“光伏一哥”的亏损还在继续,股价上涨的压力也在加大。



3

周期“魔咒”



再往深看一层,隆基绿能的压力,来自更大的维度。


高盛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光伏面板行业产能是全球需求的2倍,是国内需求的4倍,产能严重过剩。一旦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价格的下降不可避免。


2020年-2022年的时候,由于上游硅料紧缺,硅料产品价格从57元/kg一路涨到了307元/kg,涨了4倍多。但到了2023年,随着新增硅料产能的释放,硅料价格大幅下滑超70%。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介绍,2024年1-10月,制造端、应用端、出口量扩大的同时,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出口额却显著下滑:各环节价格相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0%。


由于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太便宜,欧洲人甚至开始用光伏组件替代院墙、围栏。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也直言:


我们发现跑得越快,“流血”越多,主要制造环节低于成本运行,价格出现崩塌,完全降到成本之下。


实际上,光伏本就是一个随政策波动的周期性行业。仅过去20年,光伏行业就经历了四轮周期:


2004-2008年。2004年德国公布《可再生能源法》,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市场需求,行业扩产潮兴起。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各国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大幅下降,企业产品大量积压,经营陷入困境。


2008-2012年。金融危机后,欧洲国家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出台补贴政策扶持光伏发电,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快速上升。但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财政状况恶化,大幅削减光伏补贴。同时,美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 调查,中国光伏产品出海受阻,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陷入亏损。


2012-2018年。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启动。2018 年“531”新政出台,大幅降低光伏补贴强度,行业产能再次过剩,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最新的一次,是2020-2024年。在“双碳”目标等政策的推动下,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光伏重新焕发活力。但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行业开启新一轮去产能周期。



每一个周期,都有人盆满钵满,又有人重组破产。政策助力——市场爆发——玩家涌入——赢者通吃——行业退潮——下一个政策,如此循环往复。


隆基绿能的压力,表面上来自业绩,实际上来自周期。



4

尾声



隆基绿能的诞生颇具理想气息。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受到江隆基老校长的精神感召,李振国与几位同学约定: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叫隆基。


后来,李振国的同级校友钟宝申和李文学先后加盟,“隆基三剑客”聚齐后,隆基绿能进入发展快车道。上市后的十年,隆基绿能的营收从2012年的17.08亿元一路涨至2022年的1289亿元,是原来的75倍。


伴随着业绩的上涨,隆基绿能的股价也迎来飙涨,李振国身家水涨船高,数次登上“陕西首富”的宝座。


客观来说,作为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的底子还是很厚实的。它的技术护城河、财务结构和战略定力,都比较出色。如果能熬到下一个周期,隆基绿能或许可以重现辉煌。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穿越周期?笔者有三个观点:


第一,专注业务、技术与产品,方为正道。周期下行,恰恰是检验企业成色的试金石。那些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提升产品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进行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下一轮上行周期中爆发。


第二,盲目追求规模与“短债长投”,是饮鸩止渴。在过去行业高景气时,许多企业利用短期融资疯狂扩产,上演了一出出“短债长投”的财务冒险。一旦行业转向,资金链便紧绷如弦,随时可能断裂。


第三,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如同人体的血液。利润可以是账面上的数字,但现金流是口袋里实实在在的“干粮”。一个企业可以暂时没有利润,但不能没有现金流。拥有持续、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意味着即便在寒冬中,企业也能自我造血,支付员工工资、偿还债务、投入必要的研发,而不是只能依靠外部“输血”苟延残喘。


在这一轮残酷的行业出清中,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是比利润更重要的生命线。正如那句老话:


生存的关键,不是你预测得有多准,而是你在逆境中能活多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股价   股民   行业   周期   企业   产能   价格   现金流   硅片   组件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