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单方面取消了原定7月举行的中欧高层经济对话。”这则在6月17日公布的消息,在国际政经圈引发震动。欧盟官员轻描淡写地表示“与中国讨论贸易问题没有意义”。
这一动作来得突然,却并不令人意外:就在此前半个月,欧盟已悄然通过一项决定,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其价值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公共采购项目,为期五年。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一纸通知:即日起,政府采购预算金额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器械项目,将排除欧盟企业参与,但特别注明:在华欧资企业不受影响。这份措辞精准的文件,正是对欧盟无理举动的对等反制。
就在中国反制措施出台前一周,王毅外长还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切会晤。
双方共同承诺致力于“稳定、建设性”的关系,为中欧建交50周年描绘合作蓝图。然而王毅外长的专机尚未返航,欧盟已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亮出红牌”。
欧盟的贸易保护行动早有预兆。6月初,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对中国医疗器械的采购禁令,成为欧盟首次启动相关机制的实战应用。
根据规定,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被排除在欧盟高价值公共采购项目之外。更有甚者,欧盟还规定:即使有中标者,其使用的中国产医疗器械也不能超过50%。
欧盟的贸易保护不只限于医疗器械。在涉俄制裁框架下,欧盟制裁了两家中资银行;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临时关税。
在稀土问题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G7峰会上公开宣称中国“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一系列动作密集而出,构成了欧盟对华的系统性贸易打压。
7月6日我国财政部的通知,堪称国际贸易反制措施的经典之作: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项目,排除欧盟企业参与,但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受限制。
中国的反制措施不搞扩大化。商务部发言人特别强调:“我国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对于确实需要欧盟进口产品的特殊情况,政策也留了例外:仅欧盟进口产品能满足需求时可不执行限制。这种既强硬又克制的态度,为后续谈判留足了空间。
欧盟在6月取消中欧高层经济对话时,打的算盘是以制裁我国为筹码,期望能够讨好美国这个“关键盟友”。
在G7峰会上,冯德莱恩将“打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作为核心议题,试图构建“欧美联手施压中国”的局面,换取美国在欧盟关税谈判中的让步。
欧盟的如意算盘被特朗普的意外表态打乱。这位美国前总统在峰会开幕式上语出惊人:“如果有人想让中国加入G7,我不反对”。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仅在峰会停留一天便提前离场,对冯德莱恩的“联手套路”采取“冷处理”。
特朗普的反常举动背后是利益计算:中美伦敦谈判后,我国已放宽对美民用稀土出口审批,军用稀土谈判也进入关键阶段。
特朗普显然不愿因欧盟的“搅局”破坏现有谈判成果。欧盟既未认清中美经济的深层互补性,更忽视了欧美产业的高度同质化竞争本质。
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设限的真正原因,是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已威胁到欧洲传统巨头的市场地位。短短数年间,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技术突飞猛进,价格优势更让欧洲企业压力倍增。
欧盟市场70%依赖公共采购,500万欧元以上项目更占总额60%。设限看似“保护本土”,实则是面对中国创新洪流的焦虑性防御。
讽刺的是,欧盟自身通过巨额补贴扶持产业,却指控中国“扭曲市场”,这种双重标准让所谓“全球最开放市场”的口号显得苍白。
我国的反制措施看似强硬,实则是“以战止战”的战略选择。通过精准打击欧盟的核心利益,迫使欧盟回到谈判桌。
历史证明,欧盟在遭受实质性损失后往往会调整立场:2024年电动汽车争端中,中国通过反制乳制品、白兰地等行业,最终让欧盟放弃加税。
我国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的地位,使反制措施具有足够威慑力。中国此次限制欧盟医疗器械采购,将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订单,尤其是4500万元以上的高端设备采购项目。
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将联袂访华,这是自2023年中欧关系低谷后的首次高层会晤。
此次峰会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望成为中欧关系的转折点。尽管当前摩擦加剧,中欧经贸关系仍然紧密。
双方在去年的贸易额高达7858亿美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远超本土,若全面对抗,欧洲经济将遭受重创。
中国始终强调“合作共赢”,此次反制措施也明确豁免在华欧资企业,表明中国仍希望稳定中欧经贸关系。
中欧双方在经济、科技、人文三大领域构建可持续的合作体系,例如在经济领域优化合作结构,设立电动汽车产业对话机制;在科技领域联合研发绿色技术。
欧盟贸易委员瓦尔季斯曾信誓旦旦宣称欧洲要追求“战略自主”。但当他们为讨好美国而取消与中国的对话时,这种“自主”显得多么苍白。
7月底,欧盟领导人将踏上飞往中国的航班参加中欧峰会。不知他们是否会思考:当中国7.0T核磁共振仪性能比肩欧洲却便宜三成时,真正的出路究竟是筑起贸易高墙还是敞开合作大门?答案可能就在我国那份坚定又留有余地的反制通知中:对等才有公平,合作才能共赢。
参考资料:
《中国财政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