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刚谈完还不到24小时,中企火速对荷兰发起反击,开出一个供货的硬条件,荷兰“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荷兰为啥之前要抢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中美谈的内容到底给了中企反击的底气?闻泰科技这一个条件,真能让荷兰服软吗?
这场风波的源头,其实和美国的“技术封锁”脱不了干系。
9月29日,美国突然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明确要对被列入“实体清单”、持股超50%的中企子公司追加管制。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就在被管制的范围内。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也就是9月30日,荷兰就对安世半导体下手了。荷兰政府援引一项1952年以来从未启用过的法律,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不仅冻结了公司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调整权,还把中方任命的CEO给停了职。
荷兰一开始否认这事和美国有关系,直到后来荷兰法院的文件才曝光,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美荷两国早就为这事沟通过,荷兰的操作,本质上就是配合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企业。
但是荷兰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似乎已经忘了,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根本离不开中国。这家公司虽然在德国、英国有晶圆生产工厂,但生产出来的晶圆必须送到中国东莞进行封装和测试,全球80%的最终产品都要在中国完成这一步。
更让荷兰接受不了的是,中美最近的吉隆坡会谈和釜山会谈,给这次事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专机。

中美谈完之后,双方达成协议,互相暂停1年相关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就包括美国那项“50%穿透性规则”。除此之外,美方还取消了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延长了24%对等关税的暂停期。
这些让步,在给中美两国关系带来缓和的同时,也让荷兰的单边操作彻底失去了“依靠”。
中美会谈成果公布还不到24小时,闻泰科技就拿出了反击的姿态。
10月30日,闻泰科技通过彭博社明确表态:任何有关重启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的协议,必须包含恢复前CEO职务这一条件。闻泰科技这么做,就是要荷兰归还公司的完整控制权和所有权。
公司发言人还毫不客气地指出,荷兰政府就是把前CEO当成了“软柿子”,想通过停职他来包装自己的胜利,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中企这一手反击打的太漂亮了,直接让荷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自从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后,东莞工厂就开始限制出货,还计划实施“上四休三”的生产模式。欧洲那边的芯片供应已经跟不上了,发出警告说:欧洲车企近期可能面临停产。

而且荷兰根本拿不出证据辩解,此前他们一直说安世存在“治理缺陷”,接管公司是法院调查的结果,可从头到尾,荷兰都没能拿出一点证据来。
更糟糕的是,美国已经暂停了“穿透性规则”,荷兰之前的操作彻底没了靠山。
现在,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中方手里了,荷兰接下来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果荷兰识时务,接受闻泰科技的条件,恢复前CEO职务,归还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那么供应链就能尽快重启,欧洲产业的损失也能降到最低。但如果荷兰硬撑的话,欧洲的芯片短缺问题也会愈发严重,最终荷兰自己得吞下苦果。
现在,选择权已经交给荷兰了,就看他下一步会怎么做了。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