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发展大局里,武汉一直处在核心位置,不过近些年来,在长江岸边冒出来一座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起来,并且它不是千年古城襄阳也不是文化名城荆州而是被称为“三峡门户”的宜昌这座城市曾经被不少人忽略掉的它靠国家战略加持、交通枢纽优势以及绿色产业转型悄悄地重新绘制起整个中西部经济地图成为湖北乃至长江经济带不可小觑的一颗“希望之星”。

宜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西陵部落,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雍正年间升格为宜昌府,“宜于昌盛”。位于长江中上游分界处,自古就有“川鄂咽喉”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来更是因为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角。1938年为了保存中国抗战力量,宜昌成为物资和人员向大后方转移的中转站,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了著名的“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在40天内抢运出10万吨物资、3万多人,为中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76年,宜昌根据《中英烟台条约》开放为通商口岸,次年设海关正式对外开放,逐渐发展成湖北重要的商业城市。

宜昌的当下与过去,“因水而兴”的特质是它的一张底牌,上世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建设让宜昌获得“世界水电之都”称号的同时带来第一次振兴。这两个大国重器解决了能源问题也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聚集。新时代赋予了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和打造“汉襄宜金三角”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新使命,在2024年迈上经济总量跨越6000亿元台阶向万亿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

宜昌的产业转型之路很有示范意义,它由依靠水电、化工这些传统工业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积极解决“化工围江”问题,促使沿江化工企业做到关闭搬迁改造,如今已形成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这四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方面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欣旺达东风等重大项目落地;生物医药领域里人福药业成为亚洲麻醉药的重要品牌,安琪酵母生物农业产业园正在推进之中;磷化工业转向精细发展路线兴发集团电子级磷酸纯度非常高。 宜昌也大力布局大数据、算力经济,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硅立方”成为新地标,全市算力规模在湖北省处于第一梯队,“一区三园”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交通能级是宜昌崛起另一大支柱。宜昌地处鄂西渝东中心,水、铁、公、空、管“五式”全备。周边高铁如沿江、呼南等国家干线铁路相继修建交汇,宜昌北站成为重要枢纽,使得宜昌可以实现与武汉 “1小时经济圈”,重庆“2小时经济圈”。水路有长江八大港口之一的宜昌港, 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减缓了三峡船闸通航压力。公路密织网络,三陕机场为国家航空一类口岸,开辟国际航线数条。这种立体化的交通给宜昌注入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基础中去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上,宜昌本土高校资源不多,不过“飞地科创”模式积极破局,它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海洋工程研究院,跟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三峡创新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依靠三峡大学等本地高校为城市发展给予人才支持。宜昌重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冲破1700家,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多于3200家,而且率先创建起“用”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突破。

宜昌的旅游资源是一张亮丽名片,它是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众多知名景区所在地。也是屈原、王昭君等诸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三国文化在此也有深厚积淀,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等故事均发生于此地。近年来,宜昌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联合武汉、襄阳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与重庆共同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活动,在区域旅游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于谁是“下一个武汉”这种提问,宜昌给到的回答不是简单的数量对标问题,而是在功能性上相互补的绿色崛起过程,在这里,有生态硬实力和水电科技软实力的优势加持之下,加上长江经济带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作用发挥中,正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绿色发展范本样式。从长江边上古老的城池走向中部地区的新贵行列,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地方不再只是一个三峡大门的概念存在而已了,还成为了一个新的力量来源地节点出现的现象特征展示了出来,对此你怎么看待呢?你会相信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吗?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