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评全球50佳面包!韩国鸡蛋面包上榜,多国美味藏文化

最近CNN搞了个大事,评选出全球50种最佳面包,咱们常听的韩国鸡蛋面包居然上榜了。

平时看美食榜单不少,但这次特别有意思,它不只是说哪个好吃,还扒了不少面包背后的文化故事,咱今天就顺着这个榜单,聊聊这些能“吃懂”一个地方的面包。

先说说这次的主角之一,韩国的鸡蛋面包。

CNN特意给它标了个英文名叫“gyeran-ppang”,还说这是首尔街头的流行小吃,早上或者啥时候想吃热乎的,来一个正合适。

最逗的是它形容这面包的样子,说每个小巧的面包里都藏着一整颗鸡蛋,跟个等着被发现的美味宝藏似的。

本来想觉得这就是个普通的“面包夹蛋”,但后来发现人家还真不一样除了基础款,还有加火腿、奶酪、欧芹的,甜咸混在一块儿,口感特丰富。

咱想啊,韩国冬天多冷,揣着这么个热乎面包,咬一口既有面包的软乎,又有鸡蛋的嫩滑,要是加了奶酪,还能拉出丝儿,这不光填肚子,还能暖身子。

而且我查了下,这面包在首尔街头不是随便卖的,好多都是流动小车,车身印着“gyeran-ppang”的字样,早高峰的时候,小车前常排着队,本地人跟咱买早餐豆浆油条似的,顺手就带走一个。

对韩国人来说,这面包可能不只是吃的,还是小时候放学路上的零食,冬天通勤时的暖手宝,藏着不少生活里的小回忆。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上榜后,韩国食品产业协会还出来说话了,说这是韩国街头美食走向世界的标志。

我之前在国外的韩餐店也见过这面包,不少外国人第一次吃都觉得新鲜,毕竟把整颗鸡蛋包进面包里的做法,确实不常见。

CNN也提了,选它的时候,看重的就是它没什么地域口味壁垒,不管是喜欢甜口还是咸口的人,基本都能接受,这大概也是它能代表亚洲街头小吃上榜的原因。

韩国鸡蛋面包:不止是好吃,更是首尔人的“暖身记忆”

其实不光韩国鸡蛋面包,这次榜单里还有不少咱眼熟的面包。

比如法国的长棍面包,CNN说它是法式日常的象征,外脆内软的口感特别经典。

以前我总觉得长棍就是硬邦邦的,没什么特别,后来才知道,这面包1993年就拿了欧盟的AOC认证,规定只能用小麦粉、水、酵母、盐四种原料,发酵时间还不能少于2小时,难怪吃着有股纯粹的麦香味儿。

在法国,当地人买长棍都按根买,一次买个两三根,早上配黑咖啡,中午夹着火腿当三明治,晚上蘸着浓汤吃,一天三顿都能搭得上。

还有日本的咖喱面包,CNN夸它是“把正餐变成便携小吃的创意”。

咱都知道日本咖喱味儿浓,人家直接把咖喱包进面包里,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还能流心。

更绝的是,这面包人气高到出了同名的超级英雄动画,主角还是个靠咖喱面包打击犯罪的角色,这热度怕是比某些偶像还高。

这面包的来历也挺有意思,二战后美军带了西式咖喱到日本,日本人就琢磨着把咖喱和面包结合,到1950年代就普及了,现在日本便利店基本都有卖,加热一下就能吃,特别方便上班族。

巴西的奶酪面包也在榜单里,CNN特意提了它的制作工艺,说木薯能安全吃,本身就是厨房创造力的胜利。

咱可能不知道,木薯根里有天然氰化物,南美洲的原住民琢磨出了办法先泡24小时去毒,再磨成粉加热,最后混上奶酪烘焙,才做成了这外酥里软的面包。

在巴西,这面包常当早餐或者下午茶点心,咬一口满是奶酪香,能尝出点原住民适应自然、改造食材的智慧。

如此看来,不同地方的面包还真跟当地的脾气似的。

欧洲的面包讲究麦香本味,靠工艺取胜;美洲的面包爱用玉米、木薯这些本土食材,玩的是食材改造;亚洲的面包就图个方便又好吃,把馅料和面包结合得特别好。

这些面包看着普通,其实都藏着当地的饮食习惯,吃一口就能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生活节奏。

面包背后不简单:有的是文化符号,有的藏着老手艺

这次CNN选面包,不光看好不好吃,更看重面包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比如评价意大利的恰巴塔面包时,说它是“手工面包复兴的转折点”,还提到这背后是人们对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反思。

我之前也买过工业化生产的面包,保质期长,但吃着没什么麦香味儿,后来尝过手工恰巴塔,才知道面包发酵的时间长一点,用点古老的谷物,口感能差这么多。

现在全球都有手工面包复兴的热潮,从20世纪末就在欧洲开始了。

因为大家发现,工业化面包靠添加剂、标准化生产,虽然方便,但营养和口感都打了折扣,所以又开始回归传统的发酵工艺。

比如美国旧金山的酸面包坊,意大利米兰的古法谷物面包店,都主打“无添加、慢发酵”,不少人愿意花比普通面包贵一倍的钱买这些手工面包,图的就是那口纯粹的香味。

当然,传统面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韩国就出了全麦鸡蛋面包,用全麦粉替代了部分小麦粉,还减少了糖分,更健康;日本把咖喱面包改成迷你款,适合下午茶吃,不会让人觉得太撑;墨西哥也出了即食玉米饼,上班族揣两片在包里,饿了就能吃,兼顾了传统风味和现代节奏。

搞不清为啥有人觉得传统的就不能改,你看这些创新,没丢了原本的味道,还更符合现在人的需求,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其实这些面包早就不只是填肚子的食物了,它们更像一个个文化符号。

法国长棍代表着法式生活的慢节奏,讲究品质;巴西奶酪面包藏着南美洲原住民的生存智慧;日本咖喱面包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战后日本饮食多元化的缩影。

毫无疑问,CNN这份榜单不只是列了50种好吃的面包,更像是给咱开了个全球饮食文化的小窗户。

下次你吃面包的时候,不妨多琢磨琢磨手里的面包是用什么原料做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小故事?说不定你咬下的那一口,就藏着另一个国家的生活烟火气。

这些看似普通的面包,其实都是不同地域文化的“信使”,把各地的口味、工艺和记忆,都装进了小小的面团里,等着咱去慢慢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美食   藏文   面包   韩国   美味   鸡蛋   全球   咖喱   日本   奶酪   木薯   口感   文化   巴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