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凉了?游客吐槽不断,香港一步步失去了内地游客的市场!

曾几何时,香港是内地游客的 “心头好”,铜锣湾的霓虹、庙街的夜市、TVB 里的叮叮车,再加上免税店里的护肤品,让自由行刚开放那几年,去香港打卡成了必选项。

可如今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 “避雷” 帖,这颗曾经的 “旅游明珠”,怎么就不香了?



游客的崩溃瞬间:从不敢蹲到吃出创口贴

“在香港暴走三万步,累得腿打颤也不敢蹲下歇脚,生怕被人戳脊梁骨。” 小红书博主 阿瑶的分享引发上千人共鸣。她今年五月去香港旅游,刚在旺角街头蹲下系鞋带,就被路过的店员白眼,嘴里还嘟囔着听不懂的方言。更让她憋屈的是,问奶茶店店员有没有热饮,对方头也不抬地吼:“看不懂菜单啊?” 可转头对说英语的顾客,却立马换了张笑脸,耐心解释配料表。

比态度更糟的是糟心的消费体验。九月初,深圳的张小姐在天后站那家网红 “华姐清汤腩” 吃饭,一碗云吞吃到见底,竟捞出块带血的创口贴。她找店员理论,后厨不仅没人道歉,还笑着喊:“大陆人就是来碰瓷的!” 直到警察赶来协调,店员依旧用方言骂骂咧咧,最后连句像样的道歉都没有。有香港本地食客看不下去,站出来怒怼:“没有大陆游客,这家店早倒闭了!”

连自然风光路线也踩雷不断。四月有网友周末去麦理浩径徒步,早上八点排队到十一点才上车,好不容易到了山脚下,又被司机扔在路边,徒步一小时才到起点。等到返程时更绝望:西湾亭没有出租车,大巴排着上千人的长队,手机没信号叫天天不应,最后花 600 元加价才叫到车。山路上垃圾遍地,原本的草坪被踩得光秃秃,好好的徒步变成了 “渡劫”。

这些不是个例。有人吐槽出租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刷股票,给不出零钱还遭嫌弃;有人说在化妆品店用普通话问价,店员直接转身招待别人;更有本地网红拍视频嘲讽内地游客 “蹲路边丢人”“穿得土气”,把优越感挂在脸上。正如网友总结的:“以前去香港是看风景,现在是看脸色。”


曾经的 “香饽饽”,为啥成了 “鸡肋”?

二十年前,刘德华在公益广告里说 “今时今日甘既服务态度,系唔得嘎”,那时没人想到,这句话会成如今的谶语。香港旅游的降温,从来不是突然的,而是 “内忧外患” 攒出来的。

先说 “内忧”。香港好像还活在 “购物天堂” 的旧梦里,忘了游客想要的早变了。公共设施跟不上趟,景点附近厕所少、座椅缺,节假日堵得水泄不通也没人疏导;老字号靠着 “米芝莲推荐” 的光环涨价,味道没精进,服务却越来越横,甚至搞出 “5 不招待” 的规矩 —— 嫌贵的、赶时间的、问得多的大陆客,一概不伺候。更要命的是那份 “莫名的优越感”,仿佛讲普通话就是 “原罪”,却忘了当年正是内地游客撑起了大半个旅游业。

再看 “外患”。现在的游客早不是 “有得逛就行” 了,大家更挑体验。内地城市卷得有多狠?淄博烧烤摊老板不光给配收银码,还主动帮游客看行李;成都民宿老板会手绘小吃地图,凌晨还去车站接人;西安把兵马俑景区的导览做得比纪录片还生动。东南亚国家也在抢人:泰国免签证费,新加坡搞夜间动物园,马来西亚一顿海鲜大餐才百来块,服务还全程笑脸相迎。

两相对比,香港的优势荡然无存。以前大家去香港买奢侈品,现在内地商场折扣力度更大;以前为了一口港味,现在广州、深圳的茶餐厅味道不差,还不用看脸色;以前觉得香港 “洋气”,现在内地城市的网红打卡点比维港夜景还出片。难怪有人说:“花同样的钱,在哪不能当上帝,非要去受气?”


新政来了!600 个游艇泊位能挽回游客吗?

面对游客流失,香港终于有了动作。九月中发布的施政报告里,旅游成了重点关键词。李家超说要搞 “无处不旅游”,不仅要在港珠澳大桥搞 “无感通关”,用人脸识别秒过海关,还要新增 600 个游艇泊位,推进 “港艇北上”“北艇南下”,想把香港打造成亚洲游艇枢纽。

除此之外,还计划搞 “生态 + 旅游”“盛事 + 旅游”,资助餐厅搞清真认证开拓中东市场,年底还要招标启德邮轮码头的营运商,盼着邮轮航次再涨 20%。这些政策听起来挺热闹,但网友并不买账:“游艇跟普通游客有啥关系?先把山路上的大巴和厕所解决了行不行?”

确实,普通游客要的从来不是超级游艇,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就像那位在麦理浩径被困到天黑的游客说的:“我不需要豪华泊位,只想要下山能坐上大巴;我不图游艇度假,只希望吃饭时店员能好好说话。” 香港的问题,根子不在缺高端项目,而在丢了 “待客之道”。


要是真想挽回人心,其实不难:先管管那些嘲讽游客的网红,培训下店员和司机的基本礼貌;在景点多装几个厕所、加些长椅,别让游客累得只能站着;把老街、港片场景好好包装下,别光盯着购物商场。毕竟旅游拼到最后,拼的不是奢侈品店多不多,而是让人觉得 “舒服不舒服”“被尊重不被尊重”。

一个城市能不能重新受欢迎,不取决于它曾经多红,而是看它能不能低头。

不是低头求客,而是低头反思,什么时候真正懂得尊重、懂得改变,什么时候游客才会自愿回来。


香港若真想重回热搜,不如先学会如何真正“欢迎回家”,要把游客当客人,而不是当负担。

等你真诚了,世界自然会再走来。

毕竟,没人真的讨厌香港,只是讨厌那种 “花钱买罪受” 的憋屈。情怀这东西,碎了能粘回去,但得用真心做胶水。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旅游   游客   香港   香港旅游   内地   市场   店员   游艇   泊位   大巴   创口   邮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