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美国财政部一份数据打破市场平静,该国政府债务规模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而2024年美国GDP不足30万亿美元,债务与经济总量的倒挂已达危险阈值。
不过,就在债务压力持续攀升之际,日本、英国、中国这三大美国“债主”,却在6月同步增持美债,其中英国单月增持规模达487亿美元,中国则实现3月以来首次增持。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一边宣布中美关税停战再续90天,一边推动美联储调整监管政策,多重动态交织下,美债这一全球核心资产的走向愈发关键。
这场“债主”集体增持的背后,是美国短期缓解债务压力的侥幸,还是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信号呢?
特朗普
美国债务规模的“狂奔”早已不是新鲜事,但37万亿美元的关口仍具标志性意义,这一数字较2024年11月的36万亿美元,仅用9个月便新增1万亿,增速远超市场预期。
而推动债务激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2024年7月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该法案未来10年将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4.1万亿美元,年均新增债务超4000亿美元,相当于每月要为法案多背负近340亿美元债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大“债主”的增持动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美国第一大债主,日本6月增持126亿美元美债,持有规模升至1.1476万亿美元。
日本美债
回顾2023年,日本曾因美元汇率波动多次减持美债,此次增持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债短期流动性的认可,也与日本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寻求外汇储备配置收益的需求相关。
美国第二大债主英国的动作更为激进,单月增持487亿美元,这一规模创下英国持有美债以来的单月新高。
英国央行在后续声明中提及,增持是为“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应对全球汇率波动风险”,而这一决策恰在英国超越中国成为第二大债主后不久,暗含其强化与美国经济绑定的意图。
英国美债
中国的增持则更具象征意义,6月仅增持1亿美元美债,却是2024年3月以来的首次动作。
中国外汇管理局在月度报告中强调,增持“基于市场供求和资产配置需求,符合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原则”。
结合当时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的背景,这一小额增持更像是对美方释放的积极信号。
中国美债
毕竟,中美贸易稳定直接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与流向,而美债作为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仓调整始终与双边关系动态关联。
三大债主的同步行动,虽暂时为美国债务市场注入流动性,但也暴露了美国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美债的长期信用仍需依赖“债主”们的持续信心。
网络图片
美债市场的短期稳定为特朗普政府处理其他外交经济议题创造了空间,其中中美关税领域的动态尤为引人关注,而关税政策的调整又与美债背后的利益博弈形成联动。
2024年8月,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签署行政命令,将中美更高关税的执行时间推迟至11月10日,实现关税停战再续90天,这一决策背后既有对美俄关系的考量,也有对中美经贸合作的权衡。
此前,特朗普曾向普京发出通牒,要求10天内结束俄乌冲突,否则对俄石油加征二级关税,而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原油进口国,无疑是这一政策的潜在影响对象。
俄罗斯油气
但美俄会晤后,特朗普却改口称“暂不考虑因购俄油对华加税”,这一转变不仅是为美俄谈判铺路,更是避免重启中美关税战。
毕竟,2025年4月特朗普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税后,中国曾反制性对美国大豆加征15%关税,直接冲击美国农业州利益,而这些州正是共和党中期选举的核心票仓。
关税停战的同时,特朗普还盯上了中国大豆采购,希望中国将美大豆进口量翻三倍。
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2024年从美进口大豆占比仅21%,而71%来自巴西,这种结构让美国农业界焦虑不已。
巴西大豆
美国大豆协会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受中国关税与采购结构影响,美国大豆农场主净利润同比下降18%,这也迫使特朗普将大豆采购作为中美谈判的核心议题。
但中国的态度明确,若美国在关税、半导体出口管制等领域让步,才可能调整大豆进口结构。
这种博弈背后,本质是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利益交换,而美债作为中国手中的重要资产,其持仓调整也将随着谈判进展动态变化。
中美对抗
中美经贸互动的调整不仅关乎双边关系,也联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美联储近期在监管与货币政策上的动作同样对美债市场构成重要影响,其政策取向直接关系到“债主”们持有美债的收益与风险。
2025年8月15日,美联储宣布取消2023年设立的“新型活动监督计划”,将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纳入常规银行监管体系,这一调整被市场视为对加密行业的“松绑”。
根据美联储发布的监管指引,常规体系下加密货币与银行业的合作将简化合规流程,例如银行开展加密资产托管业务无需额外申请特殊许可,只需符合资本充足率等常规要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鲍威尔
这一政策不仅利于加密行业与传统金融融合,也间接为美债市场提供了更多流动性,部分加密机构可能将闲置资金配置到低风险的美债中,形成对美债需求的补充。
但美联储也强调,核心监管原则不变,需警惕加密资产波动对银行体系的冲击,这一平衡态度反映出美联储对金融稳定的考量,而稳定的金融环境正是“债主”们愿意持有美债的前提。
不过,更受市场关注的还是美联储的降息分歧,2024年7月美国PPI环比上升0.9%,其中服务业通胀环比上涨1.1%,创2020年以来新高。
这让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对降息态度犹豫,他公开表示“需在9月会议前看到更多数据,判断经济是否仍在‘黄金路径’上”。
古尔斯比
与之相反,旧金山联储行长则认为“今年降息两次合理”,而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概率高达92%。这种分歧直接影响美债收益率走势。
若降息落地,美债价格将上涨,“债主”们可获得资本利得,若维持高利率,美债付息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美国债务负担,进而影响美债信用。
美联储的政策摇摆,让三大“债主”对美债的持仓策略更趋谨慎,也为美债市场的长期稳定埋下隐患。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鲍威尔
从美国债务突破37万亿美元,到三大“债主”同步增持,再到中美关税停战、美联储政策调整,近期全球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动态,都围绕着美债这一核心资产展开。
未来90天的中美关税停战期,将成为观察美债走向的关键窗口,若特朗普政府能在关税、半导体等领域向中国让步,中国或进一步稳定美债持仓,而若美国坚持单边主义,“债主”们的信心可能再次动摇。
这场由三国债主增持引发的短期平静,或许只是全球经济博弈的“中场休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信息来源:三大债权国增持美债
金融界 2025-08-16
信源截图
信息来源:中美就24%关税继续暂停等达成共识
新华社 2025-08-12
信源截图
信息来源:美联储将取消专门监管银行的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活动的计划
金融界 2025-08-16
信源截图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