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尝“三鲜”

当蔷薇爬满竹篱,布谷鸟的啼鸣穿透晨雾,立夏便踏着热浪而来。在这万物繁茂的时节,老祖宗留下的“立夏尝三鲜”习俗,如同打开季节风味的密钥,将天地间最鲜活的馈赠,化作舌尖上的盛宴。而在我家,立夏的三鲜总带着独特的温情与烟火气。

清晨的水产市场还蒙着薄雾,鱼贩的吆喝声已此起彼伏。“立夏鲥鱼赛黄金!”木盆里的鲥鱼泛着银光,鳃边还带着新鲜的血丝,鱼鳞细密如银甲,轻触便知肉质的鲜嫩。母亲总会早早起床,在市场里精心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她常说,立夏这一天,一定要让家人吃到最地道的三鲜。

回到家,厨房里便奏响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父亲负责处理鲥鱼,他小心翼翼地将鱼洗净,不去鱼鳞,只在鱼身上划上几刀,撒上葱姜,淋上料酒。“清蒸最能保留鲥鱼的鲜味。”父亲一边忙活,一边向我传授着烹饪的秘诀。母亲则在一旁处理刀鱼,她的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条条刀鱼便整齐地码放在盘中。最让我期待的是炖河豚,虽然处理河豚需要格外小心,但父亲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总能将这道美味安全地端上餐桌。记得小时候,我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汤汁,闻着那越来越浓郁的鲜香,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父亲见状,总会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小馋猫,再等会儿就好啦!”

处理刀鱼时,母亲还会教我辨认刀鱼的新鲜度。她把刀鱼托在掌心,让我观察鱼眼是否透亮,鱼鳃是否鲜红。“新鲜的刀鱼,清蒸后连骨头都是鲜的。”母亲说着,便将切好的姜丝均匀地铺在鱼身上。蒸汽升腾间,厨房氤氲着白雾,我踮起脚,透过玻璃锅盖,看着刀鱼在氤氲热气中慢慢变色,那模样,像极了在云雾里起舞的银蝶。

树三鲜的登场,为立夏添了一抹明丽的色彩。樱桃红得透亮,像缀满枝头的红宝石,母亲会将樱桃洗净放在白瓷碗中,晶莹的水珠挂在鲜红的果实上,煞是好看。枇杷则裹着毛茸茸的外衣,剥开金黄的果皮,果肉晶莹剔透,清甜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果酸。杏子圆润饱满,表皮泛着诱人的橙黄,母亲总会挑最软的给我,咬开时汁水四溢,绵软的果肉里藏着初夏独有的甘醇。有时,我们还会一起将多余的杏子做成酸甜可口的杏酱,涂抹在面包上,那滋味能甜上一整天。

地三鲜是田野间最朴实的馈赠。母亲从菜园里摘回的苋菜红得发紫,在铁锅里翻炒几下,便渗出胭脂般的汁水。她总会多炒一些,说拌饭吃最香。嫩绿的蚕豆饱满多汁,和着咸肉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香气直往鼻子里钻。蒜苗切成段,和肉丝一起在锅里翻炒,“刺啦”一声,辛辣与肉香交织,光是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增。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你一筷我一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屋子里。

老辈人常说:“不时不食。”初夏的三鲜不仅带来味觉的享受,更是对自然节律的呼应。在我家,这顿立夏的三鲜宴,承载着父母的爱与期待。窗外蝉鸣渐起,阳光透过纱窗洒在餐桌上,为这顿充满仪式感的餐食镀上一层金边。这舌尖上的三鲜,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岁月沉淀的温情,是一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是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的家的味道。

暮色渐浓,残羹里还留着三鲜的余韵。此时方知,老祖宗传下的习俗,早已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融入这一箸一味中。立夏尝三鲜,尝的是季节流转的鲜活,品的是人间烟火的温度,留住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记忆与浓浓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美食   立夏   鲥鱼   母亲   刀鱼   新鲜   父亲   餐桌   汁水   杏子   河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