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立冬了,朋友圈里已经有人晒出饺子,还配上“不端碗冻耳朵”这句话,这话听起来像迷信,其实说得挺实在,过去冬天冷,屋里没有暖气,吃一顿热乎带肉的饭食,真能让人暖和起来,饺子用皮包住馅儿,热量高,吃得饱,自然就成了过节的固定搭配,南北各地都认这个吃法,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味,而是大家都接受这个传统形式。

现在饺子馅分三档,虾仁韭菜算轻奢款,得挑新鲜材料,价钱不便宜,中产家庭才经常做,牛肉芹菜需要好肉加高汤,成本更高,属于消费升级后的讲究选择,萝卜馅最朴素实惠,价格低又容易存放,是老一辈留下来的节俭习惯,但商家把三种馅凑在一起,说“三馅不上桌,福气不进门”,听着像老传统,其实是推销手法,谁家真照这个做呢,多数人也就图个热闹罢了。

厨房里总有不同做法,老一辈人习惯按步骤来,热油浇在葱上,用盐腌菜去掉涩味,用手搅拌到发黏,年轻人却很少有这样的耐心,小红书上能看到很多用空气炸锅做饺子、用现成馅料和冷冻韭菜的教程,有人称赞这样省时间,也有人觉得这样不够用心,其实不是年轻人变懒了,而是每天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下班回到家已经晚上九点,谁还有力气去揉面擀皮呢,追求效率不是借口,而是现实所迫。

外卖平台早就看准了这个日子,立冬套餐搭配满减活动,订单数量比平常多出一倍,真正的仪式感不在家里的厨房,而是转移到手机屏幕上,祖母的擀面杖早就收进柜子里,年轻人更愿意花十块钱直接点现成的,团圆饭简化成下单的动作,祈福变成转发的文字,习俗还在那里,但它的核心已经变了。

南方城市很多人根本不吃饺子,广州和深圳那边,立冬习惯吃汤圆或糯米饭,这样吃起来暖和又舒服,东北农村更讲究实际,羊肉汤、酸菜炖粉条这些才是真正用来御寒的菜,所谓的“全国统一吃饺子”这种说法,其实是城市媒体和电商平台推动出来的,地方饮食特色慢慢被掩盖了,大家跟着网络热搜走,反而忘记了自己家乡原本怎么过这个节。

技术也参与进来了,支付宝最近推出了一个AI食谱生成器,你输入“立冬+素食+低卡”,它就给你推荐萝卜豆腐素馅的做法,以前人们依靠祖传的配方来获得福气,现在却依赖算法推荐,哪个菜谱点赞多、收藏多,系统就优先推给你,传统符号被数据重新定义,连“吉祥”都开始讲究互动率了。
朋友昨天问我,饺子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吃下去,还是为了发在朋友圈里好看,我说大概两个都有吧,其实没人真的相信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这种老说法,但大家还是跟着一起包一起吃,不是因为信这个理,而是看到周围人都这么做,那种过节的感觉就从心里信的东西慢慢变成了做给别人看的事,从过日子的一部分滑向买东西凑热闹的一部分,中间连个坎都没有,你感觉现在连过节都像在赶任务一样。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