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小暑节气后
天气是越来越热
很多地区
气温甚至达到了40℃
这样的天气穿什么衣服出门
能既凉快又防晒呢?
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浅色系衣服
觉得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衣服穿对
能更凉快、更防晒
首先,要知道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人体需要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才能维持体温的稳定。通常有四种不同的散热途径来调节人体的体温: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拥有了稳定的体温。
但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也有所不同。例如,当人们安静地处于室内时,中红外波长范围的辐射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而在剧烈运动中,身体会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出大部分热量。
同时,热传递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能会从高温向低温处传递。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体温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人体就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向外辐射热量。所以夏天穿什么衣服更凉爽,不仅和衣服的颜色有关,更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
烈日下,红色比白色更凉快?
3个科学原理颠覆你的认知
很多人觉得夏天穿白色、浅蓝等浅色衣服最凉快——毕竟看着就 “清爽”。但在烈日当头的室外,真相可能刚好相反:穿红色衣服反而更凉快,还能防晒伤。
图源:AI生成
这得从太阳辐射的 “小秘密” 说起:
●先看紫外线:紫外线是太阳光谱中波长最短的射线,也是晒伤皮肤的 “元凶”。而红色光的波长最长,就像一张 “大网”,能大量接纳吸收紫外线,减少它对皮肤的直接伤害。
●再看热辐射:太阳的热辐射主要靠红光和红外线传递,红色衣服能反射这两种射线,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层 “反光罩”,减少热量吸收。
●对比浅色衣服:浅色(如白色)虽然反射部分热辐射,让人一时觉得凉快,但它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太差。长时间在户外,紫外线会穿透布料直达皮肤,反而容易晒红、晒伤,甚至晒黑加速老化。
所以,烈日下长时间户外活动(比如通勤、爬山、逛公园),选红色衣服准没错——既帮身体挡掉紫外线,又能反射多余热量,体感更舒适。
空调房穿深色反而更舒服?
关键在 “散热速度”
一进空调房就换浅色?其实在室内、阴天或晚上,深色衣服可能更懂 “降温”。
原理很简单:当环境温度低于人体体温(比如空调房 26℃、阴天 28℃),人体需要通过 “散热” 维持舒适。深色衣服有个特点:吸热快,散热也快。
●它会快速吸收周围的热量,在体表形成 “热冷空气对流”——就像给皮肤装了个 “小风扇”,加速汗液蒸发。
●而汗液蒸发时会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比浅色衣服 “慢悠悠” 的散热效率高得多。
图源:AI生成
比如在办公室吹空调,穿件深色棉T恤,比穿浅色雪纺衫更能快速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久坐后后背黏腻的尴尬。
衣服越薄越凉快?
“看着薄就凉快” 是很多人的误区。其实高温天选衣服,材质比厚度更重要,这3种天然材质才是 “降温王者”:
●棉质:天生会 “吸汗”,汗水被布料吸收后,能通过纤维间隙快速蒸发,而且透气性好,不会闷在皮肤上。
●亚麻:布料里全是 “小气孔”,透气性和吸水性远超化纤。哪怕出汗多,亚麻衣服也能快速把汗水导出去,干得快还不贴身。
●丝绸:像给皮肤 “敷了层冰膜”,亲肤又轻薄,热量能顺着布料快速散发,穿在身上自带 “凉感”。
雪纺、速干衣等化纤材质,虽然看着薄,但吸汗性差,汗水容易积在皮肤和布料之间,反而像裹了层 “湿抹布”,越穿越闷。
此外,夏日不一定穿得越少就越能防暑。
人体散热有个前提: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皮肤才能传导、对流散热,但当外界气温达到或超过人的体表温度(约37℃)时,皮肤就不能主动散热,相反皮肤还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体温上升,使人更易中暑。
同时,考虑到对流散热,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会更凉爽,领子、袖口、裤腿等开口部分,也不宜过瘦过紧,以利于通风散热。
这个夏天
别再被 “浅色 = 凉快” 的误区坑了!
来源:部分内容综合自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普中国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