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下时评 | 以“政策组合拳”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近期,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从生育津贴的优化到幼儿补助的实施,再到幼儿园免费政策的逐步推进,力度之大、覆盖之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鼓励生育的坚定决心,在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这些举措对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庭幸福安康具有深远意义。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意愿,成为当务之急。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养育孩子成本过高”成为抑制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首要因素。在当前人口形势下,如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提升生育意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于是,从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到优化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从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到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支持、现金补贴、免费教育,国家相继打出政策“组合拳”,精准聚焦育龄人群“不敢生、不愿生”的痛点,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实在在的举措,为生育家庭减负,给社会吃下“定心丸”。

这是政策温度对民生期待的积极回应,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生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当政策出台转化为家庭的育儿底气,当制度设计转化为社会的生育信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含金量”,更是一个国家在人口转型关键期的责任担当与未来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期待国家层面出台更多的生育新政,比如:减轻养育和教育负担、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保障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等等,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地帮育服务,切实减轻更多育龄家庭的育儿压力。

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还需在托育服务、职场环境、教育资源均衡等方面持续发力。比如,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解决“托育难”问题;消除职场性别歧视,保障女性平等就业和职业晋升权利;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目前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是顺应时代发展、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之举。我们相信,当政策红包与托育资源、职场保障、教育减负等形成合力,“愿意生、生得出、生得起、养得好”的良性循环就会逐步形成。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见效,必将有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与支持,从而真正让生育养育成为家庭幸福与国家发展的共赢之路。

评论员:李娈鸾

审核:亓浩波

编辑:王玲玲

校对:李腾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育儿   组合   时评   友好   政策   社会   国家   家庭   育龄   人口   系列   意愿   民生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