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巨头跨界餐饮,是转型还是昌险?

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中,卤味巨头们近来动作频频,集体涉足餐饮领域,开启了一场别样的“跨界之旅”。从绝味的创新门店,到周黑鸭的新品牌尝试,再到久久丫的门店升级,这些行业领军者们为何纷纷将目光投向餐饮店生意?这一举动又会给卤味行业和餐饮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转型之路:从零食到餐饮的跨越

步入长沙松雅湖吾悦广场的“绝味plus”门店,一股新颖的气息扑面而来。店内,薄荷鸭脖在热油中欢快翻滚,“辣卤+微醺”套餐成为年轻情侣镜头里的热门主角,社交平台上也不断涌现“原来鸭脖还能这样吃”的新奇话题。与此同时,武汉光谷的“3斤拌·小锅鲜卤”门店里,开放式厨房中酱板鸭在铁锅中咕嘟作响,忙碌的白领们手持“热卤拌饭”,穿梭于餐桌之间。不难发现,卤味巨头们正以一种极具颠覆性的姿态,重构着消费场景,一场由传统零食引发的“餐饮革命”,已在不知不觉中席卷全国。

回顾卤味行业的发展历程,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突然遭遇“急刹车”。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数据显示,2024年卤味行业市场规模虽攀升至1573亿元,但同比增速却从2023年的4.8%骤降至3.7%。这一数据的明显变化,无疑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作为行业龙头的绝味食品,2024年关店数量多达3821家;周黑鸭净利润同比缩水15%;煌上煌更是通过大规模“砍门店”才勉强维持住利润水平。

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现状,转型已成为卤味巨头们迫在眉睫的选择。某头部卤味品牌区域经理坦言:“过去,我们依靠锁鲜装和外卖就能轻松盈利,消费者对价格也不太敏感,可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他们既追求性价比,又注重消费体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在长沙绝味plus门店得到了生动体现。90后顾客小林一边品尝着卤味,一边笑着说:“以前觉得卤味就是路边摊,随便买点解解馋,现在这里环境像小酒馆,氛围特别好,拍照发朋友圈挺有面子。”这种“场景溢价”带来的消费体验升级,让卤味从单纯的“填饱肚子”升维为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情绪价值”,也成为各大卤味巨头转型的核心逻辑。

创新模式: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

周黑鸭推出的“3斤拌·小锅鲜卤”模式,堪称卤味巨头转型的典型范例。武汉首店以“现制热卤+快餐”的创新模式切入午餐市场,一开业便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走进店内,开放式厨房里,酱板鸭、五香卤鹅在铁锅中欢快翻滚,香气四溢。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由搭配拌饭、拌面,人均消费在25 - 35元之间。与传统锁鲜装门店主打便捷、标准化的风格不同,这里更强调“热卤现煮”的仪式感。鸭脖需在辣卤汤中二次回锅40秒,确保肉质更加Q弹有嚼劲;酱板鸭采用小锅慢炖的方式,让每一块肉都充分吸收卤汁的香味,入味十足。数据显示,该店午市时段翻台率高达3.2次,远超传统卤味店,成为行业转型的成功范例。

久久丫的“火锅鲜卤”模式则走得更为彻底。广州骏景南二路门店升级后,店员每天清晨便开始忙碌地开火熬制火锅底料卤汁,鸭脖、鸭掌等食材需在浓郁的辣汤中二次入味,确保口感更加醇厚。尽管客单价仍保持在25元左右,但门店引入了酸辣粉、猪脚饭等地域特色小吃,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这一举措效果显著,门店日均订单量增长了40%,为卤味行业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绝味plus的“奶油INS风”装修与炸卤拼盘,精准狙击年轻群体夜间消费需求。该店SKU近30款,除经典鸭货外,更推出紫苏风味炸南瓜、蜂蜜焦糖麻花凤爪等创新产品,搭配9 - 12元的精酿啤酒与特色茶饮,打造“卤味+夜宵+小酒馆”复合空间。长沙门店负责人透露:“晚8点后客流量占全天60%,很多顾客是专门来打卡‘辣卤微醺’套餐的。”这种转型暗合了年轻人对“烟火气”与“文化认同”的双重追求。绝味食品市场部总监表示:“我们不再满足于做‘零食界的王者’,而是要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组成部分。”

出海探索: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当国内市场陷入激烈的内卷竞争时,出海成为卤味巨头们寻求新增长极的重要方向。周黑鸭自2024年进军马来西亚后,2025年又在东南亚推出轻食快闪店,将传统卤味与关东煮形式巧妙融合:鸭脖与鱼丸、豆腐串共煮一锅,搭配当地特色的叻沙酱,单店日均销售额突破2万元人民币。紫燕百味鸡则选择“超市+门店”双线并进的策略,其红油海带片、藕片已成功入驻全美60家大华超市,澳大利亚墨尔本门店更推出“卤味+澳洲牛排”套餐,吸引了当地华人群体。

文化赋能:重构品牌价值

卤味巨头的转型,本质上是用文化基因重构品牌价值。绝味推出“敢辣,才绝味”口号,将辣味从产品属性升华为“敢于挑战”的态度符号;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在抖音直播卤鸭脖,用“老板亲自下厨”的故事拉近与年轻消费者距离;盛香亭转转热卤的小火锅模式,则复刻了长沙夜市的烟火气,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载体。这种文化认同正逐渐转化为实际消费力。手机搜狐网调研显示,40%的Z世代消费者每月至少购买一次卤味,其中63%的人认为“品牌故事”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在绝味plus门店,限量版“辣味盲盒”常常被抢购一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参与文化共创的独特体验。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卤味巨头们的转型已初见成效,但他们的“餐饮梦”仍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首先是供应链压力,现制热卤模式对食材新鲜度、加工效率要求更高,周黑鸭“3斤拌”武汉首店就曾因备货不足导致顾客流失;其次是标准化难题,开放式厨房虽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但也增加了操作复杂度,久久丫部分门店因卤汁浓度不稳定被消费者投诉;最后是跨界竞争,卤味+主食模式直接冲击快餐市场,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巨头已推出“卤味炸鸡”产品进行防御。

不过,曙光也已悄然显现。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指出:“卤味的未来不在于抢餐饮店的生意,而在于用‘卤味+’思维重构消费场景,用文化赋能提升品牌溢价。”从绝味的小酒馆模式到周黑鸭的全球化布局,从久久丫的正餐化转型到紫燕百味鸡的供应链出海,这些积极尝试表明,卤味正在从“零食品类”进化为“生活方式品牌”。当卤味摊遇见小酒馆,当鸭脖成为社交货币,这场传统与创新的博弈,或许正为餐饮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正如绝味食品CEO在股东大会上所言:“我们不是在颠覆卤味,而是在定义未来的卤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美食   卤味   巨头   餐饮   模式   消费者   长沙   文化   卤汁   行业   板鸭   零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