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穆特·施密特在德国政坛上算得上是个硬骨头,他早年经历过纳粹时代,二战时在前线打仗,战后加入社会民主党,一步步爬到总理位子,1974年上台,干到1982年。
施密特不是那种空谈的政客,他管经济管国防,石油危机那会稳住了西德的经济,还推动和东欧的缓和政策。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1975年那趟中国之行,那时候中德关系刚起步,他去北京见到了毛泽东,那番话后来在施密特的回忆里反复提及,直戳心窝。
现在回看,欧洲的那些事,还真就一步步印证了那些判断。
1975年10月,施密特访华,正好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后,西方国家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西德当时是欧洲经济火车头,施密特想借这趟访问打开经贸大门,顺便聊聊全球格局。
那年10月28日,他和毛泽东在中南海见了面,谈了中美苏关系,也扯到欧洲一体化。
毛泽东当时身体不太好,但思路清楚,他直言欧洲太分散,太松散,各国各自为政,军事上经济上都跟不上趟。
施密特后来在报告和回忆录里写,这话让他印象深,因为欧洲共同体刚起步,1973年英国才加入,大家还觉得前景光明。
可毛泽东点出问题:欧洲对战争太怕,内部不团结,靠美国保护伞过日子,早晚得出事。
毛泽东的看法根子在“三世界理论”上,他把世界分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一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
欧洲夹在中间,属于第二世界,但毛觉得欧洲得自立,不能总跟着美国走。
施密特访华时,毛泽东就强调,美国的战略线拉太长,管不过来那么多盟友,欧洲得自己练内功,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联合起来,不然就得付出代价。
施密特当时是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他推动欧洲货币体系,1978年就搞出了欧洲货币单位的前身。可他也承认,毛泽东的话有道理,欧洲国家太多小算盘。
丹麦、荷兰、比利时这些小国,军力弱,对冲突避之不及,南斯拉夫和德国相对硬气点,但整体拉不开队伍。
施密特卸任后,写了本回忆录,叫《人与权势》,1987年出的德文版,后来译成多国语言。
他在书里专门提了这段会晤,说毛泽东对欧洲的点评一针见血,美国想用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抓不住的。施密特对共产主义有保留,但佩服毛的全球视野。
那时候冷战正酣,美苏争霸,欧洲在北约框架下跟着美国转,施密特觉得毛泽东的提醒及时,他返国后推动中德建交。
1975年12月,中国与德国正式建交,德国企业蜂拥进中国市场,换来原材料和技术合作。
这趟访问不光是经贸,还让施密特反思欧洲的定位,他后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多次讲,欧洲不能总当美国的跟班,得有自己的声音。
现在快50年过去了,欧洲的路走得磕磕绊绊,毛泽东的那些话还真就应验了。
先说不团结这点,欧洲共同体从1957年的《罗马条约》起步,1993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盟,欧元区也搞起来了。
可内里呢?各国利益冲突不断。希腊债务危机2010年爆雷,德国、法国带头救,但东欧国家抱怨不公,南北欧分歧大。
英国在2016年进行公投脱欧,2020年正式出走,欧盟27国剩26国,这事闹得天翻地覆,爱尔兰边境问题到现在还纠缠。
脱欧不光是经济损失,政治上也撕裂了欧洲统一梦,毛泽东当年说欧洲散太弱,现在看,英国脱欧就是活例子,小岛国一票否决了大局。
再看军事上,欧洲对战争的畏惧心理,丹麦、荷兰这些北欧国家,军费占GDP不到2%,北约标准都达不到。
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欧洲反应迟钝,制裁喊得响,实际执行拉胯。
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欧洲总算醒了点,德国政府在2022年宣布1000亿欧元国防基金,法国政府喊“欧洲战略自主”,可落实起来各国军工标准不一,采购武器还得靠美国F-35战机。
乌克兰战场上,欧洲援助武器弹药,但物流协调乱七八糟,德国豹2坦克运到前线得等几个月。
毛泽东说欧洲怕战争怕得要死。现在,欧洲民众抗议声浪大,柏林街头2023年反战游行上万人,荷兰比利时这些国家,议会辩论援助乌克兰时,总有绿党左翼跳出来阻拦。
经济上更明显,欧洲一体化喊了半天,实际还是德国、法国在前面拉,其他国家坐后排。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元区差点崩盘,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债务堆山,德国靠默克尔的铁腕救市,但条件苛刻,引发反欧情绪。
2020年疫情来袭,欧盟疫苗采购统一协调,本来好事,结果匈牙利、捷克这些东欧国绕道买中国疫苗,内部分裂。
2022年俄乌战后,能源危机来了,德国关了三座核电站,天然气依赖俄罗斯,现在转头求美国液化气,价格翻倍,通胀率2023年德国达8.7%。
毛泽东预言欧洲十年内不联合就付出代价,从1975年算,1985年还没全成,代价就来了。
苏联解体后欧洲东扩,本该加强团结,结果波兰、匈牙利这些新成员反移民反欧盟,2023年匈牙利阻挠对乌克兰援助,欧盟峰会吵翻天。
美国这头,更是翻脸比翻书快。毛泽东说美国保护义务拉太长,履约不了,这话现在听来太准。
冷战结束,美国单极时刻,欧洲以为铁杆兄弟,结果小布什2003年伊拉克战争,德国施罗德法国希拉克带头反对,跨大西洋裂痕初现。
奥巴马时期缓和点,但特朗普2017年上台,退巴黎协定、退伊朗核协议、退TPP,欧洲傻眼。特朗普还骂欧盟是贸易敌人,威胁加关税,德国汽车出口吃亏。
拜登于2021年上台,修补关系,对乌克兰援助大方,2022年美国军援超400亿欧元,欧洲跟上。
但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卷土重来,2025年上任后,第一件事就减乌克兰援助,7月北约峰会上,他公开说欧洲得多掏钱,美国不扛大旗。
欧洲领导人脸都绿了,马克龙朔尔茨紧急开会,讨论欧洲防务基金,可资金落实慢,德国2025年预算辩论中,绿党又卡脖子。
2025年9月,欧洲正纠结能源转型,俄罗斯天然气停了,美国液化天然气贵得离谱,德国化工企业BAF减产30%。毛主席当年点出的仰人鼻息下策,现在欧洲尝尽苦头。
2015年施密特去世前,在汉堡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之行让他看到大国博弈的本质,欧洲得学会自立。
他推动的中德合作,现在成了欧盟对华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德国对华出口超1000亿欧元,可欧洲整体对华政策分裂,德国企业求合作,立陶宛这些小国跟美国走,2021年的“台湾代表处”事件闹大,反噬自己。
毛主席的预见不光军事经济,还在战略上,美国想管全球,从越南撤军后,就收缩了,欧洲阿富汗撤军2021年乱套,美军先跑,丢下欧盟盟友。
伊拉克叙利亚,欧洲跟着趟浑水,现在中东乱局,伊朗以色列冲突,欧洲调解无力。
欧洲的弱点是老毛病,历史包袱重,二战后分裂成东德、西德,1990年统一花了万亿马克,现在东欧、西欧还有隔阂。
2015年移民危机爆发,默克尔开门迎难民,德国社会撕裂,极右翼组织的德国选择党(AfD)在2025年的地方选举声势大涨。
气候变化上,欧盟喊碳中和2050年,可波兰煤炭依赖,德国核电关停,能源安全成笑话。
欧洲必须自力更生,欧洲人开始醒了,马克龙在2023年提欧洲主权,朔尔茨推产业政策,可行动慢,官僚主义拖后腿。欧洲的路还长,统一梦不知碎了多少回。
施密特的回忆,像一面镜子,照出欧洲的软肋,也指条出路。
参考资料:
1、德国前总理施密特逝世 曾推动中德建交、会见毛泽东 海外网 2015-11-11
2、施密特拜访毛泽东始末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 弗朗克•西伦 2010-04-01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