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昙曜五窟到T台: 云冈石窟的时尚解码

金秋时节,在喜迎国庆、中秋的欢乐氛围中,古都大同文化盛事如繁花次第盛开,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9月29日,在大同文旅核心现场云冈石窟,将盛大启动文旅与时装多元结合的秀演活动云冈时装节。届时,中国著名设计师王紫菲将携百套北魏服饰作品,结合多种表演形式,呈现北魏风采时装秀演,以服装为媒介,多维度展现北魏文化的磅礴生命力以及与当代时尚融合的无限可能。

这一联动中国国际时装周权威平台与大同本土文化地标共同打造的战略级文旅盛事,将把古老的艺术经典与现代的时装艺术完美结合,强力提升大同文化形象与国际知名度,助力古都大同打造“时尚文化名城”名片,并活化北魏文化遗产,吸引游客探访云冈石窟等文化根源,促进文旅发展。

当经典与时尚邂逅: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云冈时装节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大同市文旅局指导,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云冈研究院、北京绘事后素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据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该活动致力实现北魏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以北魏文化为灵感,鼓励设计师通过当代时尚语言进行解构与再创作,实现“让文物会说话,让历史可穿戴”,并将大同城市形象塑造与文旅融合,将大同打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表达融合的典范城市,推动文旅、时尚、文化等多领域联动,激发旅游消费与文化活力。同时,通过与影响力较大的时装周平台联动,并在大同本地举办云冈时装节,实现从地方到全国、从本土到国际的多维传播矩阵,助力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北魏文化“走出去”。


很多人犹记得,2023年6月28日晚,云冈石窟昙曜五窟前举办的“又见云冈”2023大型实景秀,美轮美奂,十分震撼。上半场以荷木HEMU复原北魏各个阶层的服饰和云冈石窟人物服饰形象贯穿始终,再现1500年前北魏王朝的社会风貌和云冈石窟的辉煌与繁盛,下半场则以北魏和云冈元素融合创新开发的当代服饰,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让现场的每个人都倍感美的洗礼与冲击。其以复原与再现,通过服饰向人们展现出北魏与云冈石窟丰厚的历史文化,以活化与创新,将北魏与云冈石窟1500余年的灿烂文化艺术用当代的视角去演绎和表达,让人不由得重新仰观静静伫立千年的云冈石窟,一座充满宝藏的艺术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究。

时隔两年,又一场展现云冈石窟壮美圣境和现代时尚服饰艺术的大型实景秀即将启幕,让人充满期待。而这一艺术盛事的先声是于9月11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办的王紫菲北魏主题秀场。中国国际时装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于1997年创办,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时装周,是中国时尚产业的推动者。时装周主秀场由中国十佳设计师王紫菲领衔发布,深度萃取北魏文化精髓的高定系列,向全球时尚界精准输出“北魏文化DNA”。北魏主题大秀强势登陆中国国际时装周,引起了时尚界的高度关注与由衷赞许。成龙为此表示:“王紫菲是一位敢于坚持自己梦想的年轻设计师,她用独特的视角,把东方底蕴与当代创意完美地融合,我真心为她的才华与勇气感到骄傲,希望她的作品继续走向全世界,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爱。”

在北魏主题秀场中,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王紫菲发布的2026春夏系列新品以北魏时代的文化为灵感,从云冈石窟的“犍陀罗”遗韵,到后期“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从司马金龙屏风的典故叙事,到花木兰的性别突破,王紫菲以“游牧”为线索,融汇历史与未来,用设计打破风格的边界,构建出一套全新的视觉语法,打造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符合国际创新趋势的时装艺术作品,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王紫菲出生并成长于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古都。2025年早春,她回到家乡,深度探寻大同关于北魏时期的历史及艺术风格,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平城之旅。在云冈石窟,她看到了历经岁月沧桑的精美石雕与石窟中经岁月侵蚀的岩壁融为一体,如自然生长般,闪烁着文明的轨迹;在市博物馆,她被北魏蓝玻璃瓶的绝美色彩深深震撼,领略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独特风貌;魏碑厚博朴拙的笔触风格让她产生了全新的视觉画面。于是,她以北魏时期的游牧文明为灵感,将云冈石窟的卷云纹、夔龙纹、莲花等经典元素进行抽象化再设计,以魏碑的流云变体与火焰纹刺绣展现北魏飘逸而狂野的气质,呈现出刚柔并济的融合韵律;结合玻璃瓶的清透质感与石窟岩壁的斑驳肌理,营造古今交织的视觉张力,将北魏文化的艺术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历史与现代拥抱:千年石窟是挖掘不尽的艺术宝藏

云冈石窟是人类艺术宝库。如今,云冈石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仰止于那历千年岁月沧桑仍撼动人心的大美。


有无数的文化名人在云冈石窟留下充满赞叹的文字,1934年,著名文学家冰心撰写《游云冈日记》文云:“万亿化身,罗列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1935年,著名作家郑振铎撰写《云冈》文云:“云冈石窟的庄严伟大是我们所不能想象得出的。必须到了那个地方,流连徘徊了几天,几月,才能够给你以一个大略的美丽的轮廓。”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多次参访云冈石窟,留下了“万卷阅尽尊北魏,此生只为拜云冈”的感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多次来到云冈石窟,感叹每次都是“艺术的朝圣”。

云冈石窟不仅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生命力源于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与兼收并蓄的胸怀。从昙曜五窟的初凿到历代的保护,从历史的风雨到当下的传承,云冈石窟展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天,它不仅是静默的石窟,更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不朽。


云冈研究院云冈纹饰研究与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晨历30年光阴,一直以画笔精心描绘云冈石窟的纹饰,她说:“云冈的艺术之美是古典的,也是时尚的,是引领千年风尚的大美,从不落伍,每次驻足凝望,都有让人惊喜的发现,都会为今天的艺术创造带来无尽的灵感。”

当记者漫步云冈石窟,可以看到开凿于北魏不同时期造像的服饰风格各异,或庄严静穆,或闲和雅致,或飘逸脱俗,或绮丽华美,中西合璧、美不胜收。有许多游客还惊奇地发现,云冈的大佛居然系着宛如今日领带的配饰。在59000多尊石像上,凝聚了北魏工匠的巧思和中外文化的碰撞。佛像或拈花微笑,或闭目倾听,或若有所悟,鬼斧神工,令人叹绝,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健、粗犷与豪放、宽宏与包容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开凿于公元5世纪中叶的云冈石窟,其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在这里,古老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在绵延1公里的59000尊造像中,精彩纷呈而生动地保留着1500多年前的样子。特别是在昙曜五窟,展现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宗教信仰,更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与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

走在云冈石窟,每次踏足仰望,似乎都会听到千年前的历史回响,看到当年无数无名却伟大的工匠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无论是爱奥尼亚式柱头、驮塔白象,还是忍冬纹、火焰纹、卷云纹,抑或以姿态优雅吹奏着佛国音乐的天宫伎乐,舞姿蹁跹、彩带飞扬的飞天舞伎,总是能带给人特别的触动与感动,共鸣于脚下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开放与包容。


古都大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从这片文化厚土走出去的王紫菲带来特别的艺术滋养,她说:“家乡大同的灿烂文化正被世界重新认知,我希望将服装作为文化的转译器,以当代的服饰语汇展示北魏文化,诠释中国传统,让时装不仅可以回应市场,更能够承载历史、讲述故事、引发思考。”


史籍载,北魏京师平城,“贡使往来不绝,商贾经年盈路”,西域各国纷至来朝,让各自的文化艺术、生产方式、精工巧作、生活习俗相聚一处,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打造出傲然宇内的昌盛之都。在今天,这样的盛世盛景以全新的方式再现,记者看到,秋日的阳光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流连于云冈石窟前,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从昙曜五窟到时尚T台,这份融合与交织,这种开放与包容,正以令人赞叹的方式演绎出大同大美,迸发出非凡的文化自信。


记者:史涌涛

责编:王宇 校对:卢珊

审核:邓琳 监制:杨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时尚   云冈石窟   北魏   文化   艺术   中国   历史   当代   时装周   服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