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挂牌,这是联合国首次把全球性一类中心设在欧美之外。
仅仅4天后,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也敲定落户上海,与此同时,美国却因为拒发签证、拖欠30亿美元会费惹得各国火冒三丈。
联合国为何接连相中上海?美国这个东道主还稳得住吗?
今年的联合国大会,注定不平静,美国再次掏出"签证"这张老牌,直接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给惹毛了。
佩特罗本想在大会期间为巴勒斯坦发声,结果刚参加完纽约街头的支持集会,立刻被告知签证被吊销。
这位南美领导人当场就炸了,愤怒指责美国"完全是对国际法的挑衅",更离谱的是,这已经不是个例了。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同样因为签证问题没能参会,而类似事件早就屡见不鲜。
过去三年,中国代表团的签证通过率仅为63%,俄罗斯外长、伊朗代表也屡次被迫通过视频参会。
说白了,美国把签证当成了惩罚工具,谁不听话就不让谁进门,更让人看不下去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遭遇。
9月22日,马克龙的车队在纽约街头被警察拦下,理由是要给特朗普车队让道,堂堂一国总统,竟然被迫下车步行30分钟才到达法国驻美大使馆。
马克龙当场掏出手机给特朗普打电话:"你猜怎么着?我这会儿正在大街上等着,因为要给你让道。"
这种羞辱盟友的行为,在外交史上都算得上奇葩,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表现更是把火烧得更旺。
他不仅嘲讽联合国设施"破旧",还指责各国代表"无所作为",当着全世界的面把联合国从头到脚羞辱了一遍。
这种轻蔑态度直接引发巴西总统卢拉等人的当场反击,佩特罗更是直接开大,呼吁将联合国总部搬出纽约,换到"更民主、更公正"的地方。
美国这边拒人千里,上海那边却张开怀抱,这种反差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很多人会问,联合国凭什么选择上海?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靠谱。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2024年突破5万亿元,位列全球顶级城市行列,科创环境、金融服务、人才储备,这些都足以为联合国机构提供一流的运行支持。
但更关键的是软实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表现越来越亮眼,从气候变化到维和行动,再到公共卫生合作,都展现出高度责任感。
30年内实现近1亿人脱贫,这一成就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正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更重要的是,中国用真金白银证明了什么叫负责任,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缴纳国,中国的缴费率达到100%。
在维和方面,中国是安理会五常中最大的维和出兵国,维和经费贡献率15.22%位居第二,反观美国这个东道主,却长期拖欠会费、滥用否决权。
数据显示,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已高达30亿美元,占整个预算缺口的70%,不仅如此,美国还频繁利用"一票否决权"阻碍联合国对热点问题的干预。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联合国的中立性,也让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感到极度失望,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的评价一针见血:"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
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也认为"软实力转移正在重塑全球治理格局",说到底,国际机构就像精明的投资者,当然要选择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上海的成功并不是孤立事件,放眼全球,一个更大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
联合国机构向上海的迁移,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国际组织正在经历一场"去中心化"的大变局。
世界银行亚投行总部落户北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上海,过去3年,已有15个重要国际组织选择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
这种现象背后,是国际社会对美国霸权行为的无声抗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直在推动"职能分散化"策略。
通过将核心机构分散到不同地区,降低对纽约总部的依赖,这一策略正在悄然改变全球治理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已有12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华设立办事处,中国承办国际会议数量同比增长35%,国际会议承办成功率达到98.5%。
相比之下,美国的国际组织承办能力指数从2020年的85%下降至2024年的72%,欧盟、东盟等区域组织也在纷纷加强与中国的机构性合作。
《外交事务》杂志的研究显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指数过去5年增长了40%,联合国正在考虑在亚洲设立第二个区域总部,候选城市包括上海、新加坡、东京。
国际政治观察家普遍认为,上海胜算最大,以巴西总统卢拉、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代表的南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持欢迎态度。
他们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已经破坏了全球治理的公平性,而中国提出的多边主义主张,更符合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中国援助其他国家时不施加"特殊要求"的方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赢得了广泛好评,国际智库预测,未来5年将有8-10个国际组织总部或重要分支机构迁至亚洲。
从个别机构的迁移到整体格局的变化,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虽然佩特罗的搬迁提议引发全球热议,但联合国总部搬迁并不容易,任何搬迁提议都需要安理会五常一致通过,并经大会三分之二多数同意。
仅美国手中的"一票否决权",就足以让大部分搬迁计划胎死腹中,此外,总部搬迁成本也很高昂,据估算重建设施至少需要100亿美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状不会改变,联合国机构落户上海,不仅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更是对美国霸权的一次警告。
从签证风波到机构迁移,再到全球对多边主义的呼声,国际格局正在向"多极化"迈进,中国正成为这个变局中的重要力量。
专家预测,联合国机构东移将带动亚太地区年均GDP增长0.3个百分点,全球治理重心东移趋势不可逆转,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将持续弱化。
中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率达23%,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解放军维和部队在刚果建立的"中国标准"战区医院,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新范式。
中国快速反应部队规模甚至超过五常其他四国总和,说直白点,中国是又出钱又出力,联合国自然愿意跟这样的国家合作。
中科院国际问题专家指出:"联合国机构东移反映了经济重心东移的必然趋势",未来,谁能提供更多实际的公共产品,谁就能在国际治理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显然,中国已经为全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共建者",再到"秩序引领者",中国的角色转换正在加速。
全球治理的接力棒正在换手,中国已经做好了接棒准备。
美国如果继续选择单边主义,继续和全世界对着干,总有一天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抛弃。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