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棺材山总有人喜欢晚上挑战,13人本来可以全活的

厦门鼓浪屿有形似“棺材”房子,内蒙古有一处地方有两块巨型棺材形状巨石得名为“棺材山”。

鼓浪屿的“棺材楼”实际为“观彩楼”,寓意吉祥,内蒙古的“棺材山”充满神秘色彩,五家人到棺材山旅游更是丢掉了性命。

原本这五家人是可以避免灾难的,可惜不听劝害了自己。13人死亡10人,2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有1人获救。

有人说“棺材山”听着就不吉利,两块棺材形状的大石头看着就渗人,棺材头隐约可见“奠”字,白天看着就害怕,晚上更是恐怖,就像要把人吞噬一般,居然还敢去那里野营也是胆子够大的。


逝者已逝,不管“棺材山”是不是真有神秘色彩,但这些人对大自然真的不够敬畏啊!

事发现场惨不忍睹,就连奔驰G级汽车被洪水冲刷后也都像极了纸糊一样的废铁。

据报道,这十几个人相约周末到内蒙古棺材山露营,当地气象部门一条又一条气象预警信息:“山区有山洪风险,赶紧撤离。”

然而,这支大部分由医护人员组成的“驴友”并没有重视,反而兴高采烈地回归自然风情,享受烤肉的美味,诗与远方就在眼前,这一大片平原怎么可能会有山洪呢?真是杞人忧天了!

有当地放羊的老伯看到这支驴友,善意提醒:“天阴沉沉的山里要下雨了这里会被淹,马上会有山洪下来,赶紧走!”

走?好不容易凑齐一起游玩得这么开心,筹备了那么久的露营计划不就泡汤了吗?

在玩与安全考量下,有两家人犹豫了,最终选择了安全离去。

留下来的五家人总共13人,第一次不听气象部门的劝,第二次依然不听当地老人的劝,这才导致了悲剧发生。

医护人员对生命的脆弱应该比普通人理解更深刻,更能懂得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渺小,可是就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没有足够的敬畏,认为“人定胜天”。

山洪来了人能跑得过山洪吗?人的力量在山洪的力量面前如同蝼蚁一般弱小。

不得不说,人在城里住得久了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忘记了野外的危险,没有了丛林生存意识,以为野外也像城市里那样安全。

每年的夏季都可能随时会有暴雨发生,在山区里容易引发山洪,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要掌握的野外生存技能,露营不能在河道或者洪水冲出来的河床边。

可是有些人就是喜欢冒险,主打一个不听劝,不听也不用人管,我开心、我高兴,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对于没有任何野外生存技能的人来说,野外时刻充满着危险,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了,野外丛林生存法则可一点都不因为人类科技发达而改变。

那些网上的自驾、野外露营短视频、朋友圈,看起来确实自由自在、潇洒无边,而且发在网上总能引来10+点赞,实在是太酷了。这就让人跟着也想自己有那么自由自在的时候。

终于等到了那一天,诗与远方终于来了,一群人相约露营,烧烤,拍照发网上炫耀,可是背后却是离开了群居的人类聚集区后,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太脆弱,太不堪一击,诗与远方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有时甚至是生命。

就像这次内蒙古棺材山发生的山洪事故,13人只有1人活下来,接下来她将要面对各种无尽的问题,害怕、懊悔、痛苦等,这将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在一片开阔地,也许有人会认为就算是下雨了,水也不会突然冲击而下,而是逐渐上涨,发现洪水来了大不了马上驾车离开现场就没事了。

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就算露营的地方没有下雨,只要上游下雨了,露营的地方就有可能会受到冲击。

最致命的一点,山洪根本就不是一点一点涨起来的,而是突然爆发。而不少人认为山洪来了有足够的时间应对,这才是最致命的误区。


山洪的形成开始由雨水带着泥土、树叶、石头等往下流动,一路流动一路滚雪球般积累,越积越大,而山洪在滚下来时也会遇到路上的各种泥土、石头、树枝等的阻拦,这些泥土、石头、树枝等东西会形成一道道大大小小的“拦水坝”,就像水库的大坝一样。

当“拦水坝”里的“水库”存水足够多时,“拦水坝”再也不能承受更多的水时,“拦水坝”也就崩堤,于是大量的洪水倾泻而下。

最上面的“水库”崩堤,逐渐到下游的一个个“水库”崩堤,当最后一个“水库”崩堤时,山洪随之极速而下。

也就造成了棺材山的悲剧,半夜10点钟“水库”大坝崩堤了,洪水一下冲出来,丝毫没有给人反应的时间就被冲走,平时看起来坚固的工业机器汽车给洪水这么一冲都成了一堆纸糊般的废铁。

人一定要听劝,特别是要听当地人的劝,对大自然一定要怀有足够的敬畏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旅游   棺材   晚上   神秘   喜欢   山洪   野外   洪水   水库   内蒙古   大自然   鼓浪屿   敬畏   泥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