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大批中国人赴日,游客量暴涨,消费却砍半,日本商家开始慌了

几百万中国游客赴日,为何却让日本商家集体坐不住了?一边是看似火爆的游客数据,一边是扎堆的退订订单、腰斩的消费额和暴跌的股市 。

11月14日外交部突然提醒国人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原本以为此举会让赴日旅游数字急剧下滑,可没想到还是有不少游客前往了日本。

虽然日媒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中国游客还是离不开中国,可转头一看数据瞬间就傻眼了。

人来了,钱没留下

曾几何时,中国游客在日本人眼中是行走的印钞机。“爆买”这个词甚至被写进了日本的新语流行语大奖。

2019年赴日中国游客的人均购物支出高达1.2万元人民币,那种在药妆店成箱扫货、在奢侈品店闭眼刷卡的场景,是无数日本商家的美好回忆。

但时间拉回到现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不仅是腰斩,简直是被砍到了脚踝,人均购物支出跌落至3200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2024年,那时的人均购物额还有约5800元人民币,短短一年时间再次大幅缩水,直接跌到了所有外国游客的平均水平线附近。

这组数据让日本媒体的优越感瞬间荡然无存。要知道,就连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人均购物支出都能达到1.86万元人民币,而曾经在这个榜单上霸榜的中国游客,如今的贡献额甚至凑不够人家的一个零头。

到底是谁在去日本?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已经从上一年的38%激增到了62%。这些年轻面孔构成了这波“繁荣”的主力军,但他们的消费观念与上一代“扫货团”截然不同。

社交平台上,“日本穷游”话题的播放量在今年疯狂增长了230%。年轻一代的算盘:人均总预算死死卡在8000元人民币以内,这其中80%的钱要花在硬性的交通和餐饮上,能留给购物的预算只有区区20%。

“不为‘日本制造’的溢价买单,刚需品国内代购更划算,没必要花冤枉钱。”这成了年轻一代游客的共识。

日本方面对此显得手足无措,他们还没搞明白:为什么那个“不管卖什么中国人都买账”的时代,突然就在2025年画上了句号?

“不得不去”?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这群年轻人不想花钱,既然两国关系因为日本政客的言行而变得微妙,为什么赴日人数的绝对值还在上涨?难道大家真的对风险视而不见吗?

许多人不是“想去”,而是“被困住了”。2025年10月的游客群体,约35%的人属于“被迫出行”。在这个群体中,大部分是早在三个月前就预订了家庭游、蜜月游的80后、90后。

由于外交部在11月14日突然发布提醒,建议近期避免赴日,这打乱了无数人的计划。一边是国家层面的风险提示,一边是私人账户里的真金白银,许多普通家庭在两难中选择了硬着头皮出发。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严苛的退改条件下,依然有大量中国游客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才是让日本旅游业真正感到寒意的地方。

数据显示,官方提醒发布的当月,赴日机票的退订率瞬间飙升至28%。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26年1月至3月的订单,取消率更是恐怖地达到了41%。

在这群选择放弃行程的人中,70%以上是带孩子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2000元甚至更高的机票损失确实肉疼,但在安全风险和国家尊严面前,这笔账他们算得很清楚。

“损失几千块钱不算啥,国家的提醒不能无视。”这是一位退订者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坦言,获得了数万点赞。

这种坚决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日本热门商圈酒店的取消率突破了40%。接近50万张机票被退订,这不仅仅是数据的波动,而是数十万个原本应该在日本街头消费的钱包,凭空消失了。

日本商界的至暗时刻

根据日本观光厅11月中旬的调研,在东京、大阪、京都这三大旅游金刚钻城市,近四成的中小商家10月营收同比下滑超过35%,更有20%的商家已经被逼到了短期闭店的悬崖边。

这种恐慌情绪迅速传导到了更为敏感的金融市场。

就在高市早苗大放厥词、试图通过挑衅中国来捞取政治资本后的一周内,报应精准地落在了日本经济的痛处。东京证券交易所旅游板块指数累计下跌了8.7%,这在日本股市也是罕见的震荡。

那些曾经指望靠中国市场“翻身”的大企业,股价无一例外遭遇了血洗。日本交通公社(JTB)股价狂跌12.3%,资生堂一度下跌11%,三越伊势丹控股跌幅超10%。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员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背后的逻辑:“这些企业要么靠中国游客消费,要么靠中国本土市场,中日关系紧张直接戳中了它们的盈利核心。”

更讽刺的是,连那些长期深耕中国市场、试图保持中立的企业也未能幸免。寿司郎母公司跌了7.2%,无印良品母公司跌了5.9%,就连创造了HelloKitty的三丽鸥也悲观地预告第四季度净利润可能同比下降15%。

中国游客贡献了日本旅游消费总额的42.5%,而旅游业又是日本仅次于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创汇产业。

据测算,如果未来一年中国游客持续这种“低消费”或“不来”的状态,日本GDP将被硬生生拉低0.36个百分点,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约1011.6亿元人民币)。

日本政客的一张嘴,却要让整个日本商界掏出上千亿人民币来买单。

为什么中国游客会如此决绝?真的仅仅是因为没钱了吗?绝非如此。这次旅游市场的震荡,本质上是中国游客对日本长期以来傲慢与虚伪的一次集体清算。

一直以来,日本旅游业都试图维持一个人设:这里安全、礼貌、服务至上。商家对着中国游客点头哈腰,表面上热情友好,但这套“日式服务”的面具下,隐藏的往往是对利益的极度贪婪和对游客尊严的漠视。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种虚伪已经上升到了媒体舆论层面。有日本综艺节目为了制造话题,竟然故意雇人摆拍剪辑“中国游客插队”的画面,以此来抹黑中国游客素质,制造社会对立。

这种当面笑脸相迎收钱、背后捅刀子造谣的两面派做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识破。而在最核心的“安全”问题上,日本所谓的“治安神话”也早已破灭。

中国驻日使领馆在10月的通报中揭示了一个事实:近期在东京和大阪,连续发生了4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恶性盗窃和骚扰事件。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些案件中,日本警方的破案率竟然不足30%。这哪里还是那个号称“路不拾遗”的安全国度?

然而,面对如此糟糕的治安环境和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风险,日本政府不仅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的整改措施,反而任由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

在他们看来,似乎无论日本变得多么不安全,无论政客如何挑衅,中国游客依然会像过去那样“没有骨气”地蜂拥而至送钱。

如今,许多还在坚信“日本很安全”的游客,其实是在自欺欺人。正如一些清醒的评论所言:“旅游从来不是脱离政治的纯粹享乐。”当你身处一个对你的国家充满敌意、且治安日益恶化的环境时,你的每一次消费,都在冒着巨大的风险。

谁在为此买单?

以日本旅游业协会会长田中隆史为代表的商界力量开始急了。他公开呼吁:“政府应立刻修复两国关系,旅游业经不起折腾。”

就连丰田、松下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也坐不住了,联名向日本政府提交建议书,因为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这股抵制情绪继续蔓延,旅游业的寒冬迟早会烧到制造业,那将是日本经济无法承受之重。

但在日本政界,那些习惯了靠挑动对立来获取选票的政客们,似乎还在装睡。他们试图把中国外交部的合理提醒抹黑为“政治施压”,却对自己造成这一切的错误言行只字不提。

中国52%的受访游客直言:“国内游体验已不输海外,没必要冒风险赴日。”

中国游客变得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有原则。大家开始明白,每一次在海外的消费,每一分钱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态度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财经   日本   游客   中国人   商家   中国游客   旅游业   政客   退订   人民币   数据   中国   机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