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到脱水=离中风更近?3个高温天致命习惯,快自查

夏日的高温天气,

常常伴随着持续的酷暑

和强烈的日照。

这样的天气不仅给人们的

日常活动带来不适,

更潜藏着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脑卒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在高温天气的发病风险会显著上升,这与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快、血管扩张等气候特点密切相关。记者邀请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李婷医生为大家详细科普预防脑卒中的三个关键要点。

一、别等渴了才喝水

在高温天气,人体水分流失的情况更为明显。酷暑烈日下,人体会大量出汗,加上呼吸带走的水分,身体很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很多人习惯等到口渴了才喝水,然而,当口渴感出现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这就如同河流中的水流变缓,泥沙容易沉积一样,血液中的杂质也容易在血管内堆积,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诱发脑卒中。因此,高温天补水至关重要。我们每天要保证摄入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少量多次饮用是比较科学的方式,这样能让身体持续保持水分充足的状态。另外,高温天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一旦出现腹泻症状,更要及时补水,必要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防止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急剧升高,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二、空调房进出要慢

高温天气的温差变化往往出人意料。室外可能是烈日炎炎、温度极高的状态,而室内为了躲避酷暑,人们常常会开着空调,将温度调得较低。这种室内外的温差如果过大,会对人体的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当人从空调房突然走到室外时,骤升的温度会使血管迅速扩张;而从室外进入空调房时,骤降的温度又会让血管急剧收缩。血管的这种频繁收缩和扩张,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对于本身血管就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极易引发脑血管意外,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所以,在高温天进出空调房时一定要放慢速度。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当准备出门时,先在门口站半分钟左右,让身体有一个适应温度变化的过程,减少血管受到的刺激。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三、降压药不能轻易停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温天气的气候特点会使血压更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下,人体血管相对扩张,加上人们可能因为天气炎热活动量减少,情绪也容易烦躁,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在这种情况下,降压药就如同稳定血压的“定海神针”,擅自停药会使血压失去控制,大幅波动,进而可能引发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高温天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千万不能因为感觉血压暂时稳定就擅自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发现血压有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血压处于稳定状态,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

总之,高温天气是脑卒中的高发期,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科学预防,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高温天撑起一把“保护伞”。

辽沈晚报记者 姜晓菲

来源: 辽沈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养生   高温   习惯   脑卒中   血管   天气   血压   降压药   温度   人体   状态   水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