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深化的一个背景下,全球的贸易格局也是正在经历很深刻的一个调整,大豆是作为一个关键的农产品,已经是成为了国际贸易博弈里面的一个焦点了。
中国买家是暂缓了采购高价的巴西大豆,这也反映出了我们国家在平衡战略策略,产业利润跟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的考量。
根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2024年10月份的数据,巴西大豆相较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基准合约的溢价是高达了每蒲式耳2.8–2.9美元,而美国大豆溢价仅仅只有1.7美元,这个超过了65%的一个差价,是严重的削弱了巴西大豆的一个竞争力。
他在背后是我们国内产业的利润上的压力,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4年第三季度的报告是显示,受到成本高企和需求疲软的一个影响,国内的大豆压榨企业的利润已经是连续数个月都是处于负值期间的。
那么企业为了规避亏损而暂缓进行采购,也是市场机制下的一个自然选择。
中国是通过多元化的一个进口策略降低了对单一来源国的依赖,海关总署2024年的数据是显示,巴西已经是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大豆进口的一个来源国的首位了,占比是超过了60%。
这一个转变也是在削弱了美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巴西市场的依赖的风险。
然而过度的依赖巴西也导致了他们的利用了他们的市场地位来索取溢价。如果说不打破这样的一个局面的话,长期供应链稳定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自然变量上:南美产量预期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2024年9月预测,2024年到2025年年度巴西大豆的产量预计是达到了1.63亿吨的历史新高了。
如果说这个丰收的产量实现的话,那么全球的供应增加将会推动价格的回落。
在地缘变量上:中美的贸易协商,如果是钟伟通过了新一轮的谈判,缓和了关系,恢复了进口有价格优势的美国大豆的话,将会有效地平衡巴西大豆的溢价问题,重塑全球的供应链。
国内经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扩大种植来摆脱进口呢?
答案其实就在于我们国家的耕地资源的战略上的分配。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与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中国的水稻跟小麦两大口粮的自给率是保持在100%的,但是人均的耕地面积仅仅只是占了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已。
在有限的一个耕地中,优先要保证主粮的种植,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如果说把大量的那些耕地转种大豆的话,将会直接威胁到口粮上的供应,重蹈近期日本因为供应不足导致大米疯涨的覆辙。
其实短期的价格波动是不会冲击国内供应的基本盘的,首先我们在战略储备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是指出了,中国的大豆的储备规模充足,可以通过逆向的调控,在价格高位的时候投放市场,稳定价格。
在技术替代上,中国的饲料工业协会2024年的资料是显示,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和你杂粕替代技术,菜籽粕、棉籽粕等替代比例已经是达到了15%以上了,是减少了豆粕需求超过百万吨。
当前的大豆贸易困局也是在国际博弈市场机制和国家战略交织中的一个缩影,中国是正在以多元化的渠道,充足的储备和创新的技术,在复杂的环境中求找到一个最优解。
那么你是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那我们是在保证主粮绝对安全跟降低大豆对外的依存度之间,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本文参考来源:
1.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 - 行业市场报告 (2024年10月)
2.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供需状况分析 (2024年第三季度)
3. 中国海关总署 - 进出口统计数据 (2024年)
4.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 - 产量预测 (2024年9月)
5. 国家统计局 - 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7.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 《2024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