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开店2个月关门!可乐卖1.9元引流,零食折扣店成"短命"生意?

“50 万投入,两个月就关门”—— 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当下零食折扣店行业的残酷写照。曾经被视作 “零售业颠覆者” 的零食折扣店,如今深陷闭店潮与信任危机的泥沼。

从最初的门庭若市到如今转让信息无人问津,这个仅用三年时间,便从 2500 家门店迅猛扩张至 2.2 万家的行业,为何在短短两年内,就迎来了高达 62% 闭店率的寒冬?

回溯 2021 年,当首家主打 “低价大牌零食” 的折扣店亮相街头,其热度超乎想象。消费者迫不及待地踏入刚拆除围挡的新店,为 1.9 元一瓶的可口可乐、2.5 元一包的薯片排起长队。

彼时,加盟商们满心期待,拿着计算器精打细算,按照这样的客流量,回本盈利似乎近在咫尺。资本的嗅觉同样敏锐,仅在 2023 年,行业融资额就突破 80 亿大关。

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平均每天新增 20 家,甚至不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也纷纷改弦更张,换上 “零食折扣” 的招牌。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 年底国内量贩零食门店总数仅 2500 家左右,2022 年约 1.3 万家,而截至 2023 年 10 月已突破 2.2 万家,预计 2025 年国内量贩零食门店数将达到 4.5 万家。

但在这疯狂扩张的背后,隐患早已悄然埋下。

截至 2024 年,行业头部的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与老婆大人,以及鸣鸣很忙集团旗下的零食很忙与赵一鸣,这四大品牌门店总数突破 2.8 万家,几乎将核心商圈与社区的黄金位置瓜分殆尽。

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头部品牌在采购成本上占据绝对优势。以坚果类产品为例,头部品牌能够以低于市场 30% 的采购价拿货,而中小门店的进货价却要比头部品牌高出 50% 以上。

当两大巨头的门店在同一小区门口隔街对峙时,那些怀揣 50 万积蓄加盟小品牌的店主,从一开始便注定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利润层面的困境更为严峻。从行业数据来看,零食折扣店平均净利率仅维持在 8%-12%,中小品牌的净利率甚至普遍低于 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商超的净利率通常在 15%-20%。这意味着,一家月营收 10 万元的零食折扣店,在扣除房租、人工以及进货成本等各项开支后,净利润可能仅有区区 5000 元。当下,同一商圈内往往聚集着 3-5 家同类门店,消费者购买一袋瓜子都会仔细比较价格。

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门店甚至连 “日均流水覆盖房租” 这一最基本的经营目标都难以实现。根据万辰集团的财报数据,其量贩零食净利率仅在 2.5%-2.75%,几乎是每卖 40 元商品,才能获得 1 元的利润。

也有数据披露,在与零食有鸣战略合并前,赵一鸣零食的净利率同样不足 3%。​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部分门店开始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在郑州的某小区附近,一家零食折扣店将 1.9 元的可乐摆放在店铺入口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吸引消费者进店。

然而,店内玻璃柜中的散装饼干,标价却高达 48 元 / 公斤。消费者随手抓取一把看似不多的饼干,结账时却发现价格高达 35 元。

这种 “低价引流 + 高价宰客” 的经营套路,正严重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

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吐槽:“本以为捡到了便宜,没想到被‘刺客’狠狠宰了一刀,以后再也不会来了。” 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导致了门店客流量的锐减,经营愈发艰难。​

信任崩塌所带来的后果立竿见影。2023 至 2025 年间,全国零食折扣店闭店率飙升至 62%,相当于每新开三家店,就有两家面临倒闭。更为严峻的是,门店转让市场极度冷清。

以往,热门地段的旺铺转让信息挂出后,三个月内便能顺利转手,而如今平均等待转让的时间长达 14 个月。部分店主为了尽快出手,甚至贴出 “转让费 0 元,只需接手剩余房租” 的告示,却依旧无人问津。

曾经招商经理口中 “月入过万” 的美好蓝图,如今已化作加盟商们 “血本无归” 的沉重账单。​

其实,从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来看,零食折扣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便宜”,而实现 “便宜” 的关键在于规模效应。

头部品牌凭借 1.4 万家门店的庞大采购量,能够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争取到更低的价格,并且在物流仓储等环节分摊成本,降低运营费用。

然而,中小门店既缺乏与供应商议价的能力,又难以承受激烈的价格战。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它们往往只能在 “亏本赚吆喝” 和 “变相宰客” 这两个极端中艰难抉择,最终大多难以逃脱闭店的命运。

当 62% 的闭店率成为不争的事实,当消费者看到 “折扣” 二字就联想到 “刺客”,这无疑宣告着这个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已然结束。​

如今,漫步在街头,依然能够看到一些崭新的零食折扣店正在开业,店内张灯结彩,促销标语醒目。

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隔壁可能就有一家门店贴着 “转让” 的红纸,显得格外落寞。随着资本的退潮,那些坚守 “低价初心”、拒绝经营套路的品牌,才有望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存活下来。

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能彻底告别 “折扣幌子” 带来的消费困扰。毕竟,市场是公平的,那些妄图靠 “刺客” 手段盈利的门店,终究会被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所抛弃。

#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美食   短命   关门   零食   折扣店   可乐   生意   净利   品牌   消费者   行业   头部   低价   刺客   房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