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摩擦专家”秦启荣家世后传

民国人物:“摩擦专家”秦启荣家世后传


作者秦克铸小照

作者简介:秦克铸(1960——),男,汉族,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退休教师。

秦启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山东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摩擦专家”,因制造“莱芜事件”“太河惨案”“雪野事件”“淄河事件”等而臭名昭著。

秦启荣出身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秦启荣的祖父是一个读书人,是邹城的一名“廪膳生员”(“廪膳生员”是明、清两代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父亲秦世清,文化不高,会木工、从农事,曾供职于县衙,一九三九年正月,卒于费县南唐村。秦启荣伯父早亡,没有留下后代。当时,秦家在邹县有四十多亩土地,住宅两进院落,砖瓦房、草房各二十余间,还雇有佣人。秦启荣兄弟三人,排行三,长兄秦启棠,二哥秦启梅,兄弟三人从一九三七年底组织游击队即举家离开邹县,其后人多生于外地,至今没有一人回过邹县老家。

秦启荣出席“复兴社”成立大会

秦启荣姊妹五个。一个姐姐,夫妇早亡。受秦启荣影响,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均系国民党军统分子,解放前夕,蒋介石曾亲自接见秦启荣的大哥秦启棠,并题词“一门忠孝”相赠。1943年8月7日,秦启荣被击毙,五十年代初,两个哥哥在“镇反”运动中被镇压。秦启荣的侄子、外甥中,七人参加(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故其二嫂韩慕增与小妹秦淑贞,解放后均曾享受过共和国军属待遇。

●秦启荣家小,妻子王月桂,邹县城关区大屈庄人,生有三子二女,长子景武,次子景禹,三子景陶,长女鹤龄,次女钟龄。一九四三年秋,秦启荣被八路军击毙,由其妻弟王森桂护送,全家从山东安丘经西安迁往重庆,享受国民党政府的烈属抚恤待迂,兼做小生意为生。解放后,秦启荣之妻与子女,均就业于重庆市。秦启荣妻弟王森桂,先就业于四川省德阳县九十五厂当工人,后转到重庆市当工人。

●秦启荣大姐,嫁给邹县南关仲家,夫妇早亡,生有二子。长子仲延琦,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四年,经秦启荣介绍,在济南铁路局当警务员,同年参加“复兴社”,“七七事变”后,给秦启荣当手枪队长,日本投降后,出任国民党济南城防司令部侦察队长,一九四八年病死。次子仲延钦,于一九六六年七月,在邹县城关岗山农中当教师时服毒自杀。秦启荣大姐的后人均居于邹县城关区程兰村。

《大众日报》报道“临朐无人区”

●秦启荣长兄秦启棠,字台南,又名春圃,生于一八九四年,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毕业,系国民党员、军统分子。一九二九年曾充任山东省高唐县公安局长,后任济南市政府科员、事务主任。一九三二年经秦启荣介绍参加军统,任济南站特约通讯员。一九三三年去南京参加戴笠在洪公祠办的特务训练班学习。返济后专门负责监视韩复榘的言行。“七七事变”后,任秦启荣“鲁冀边区游击司令部”参议员、上校参谋,第五纵队第七路少将指挥。一九四三年五月,在临朐县崮东与日军遭迂战中被俘,被拘押二年余。日本投降后,从济南日本宪兵队监狱获释,随即任国民党山东省参议员、山东省佛教分会理事长,济南《正报》代理事长, “向村中学”董事长,邹县旅济同乡会理事长等职务。此时,与其二弟秦启梅、小妹秦淑贞同住济南市正觉寺街一二七号宅第。

一九四六年,戴笠到济南,指名叫秦启棠到南京接受蒋介石的召见。蒋介石在接见秦启棠时大加鼓励,并曾题词相赠,曰:“一门忠孝”。秦回济南后和第二绥靖区调查室主任刘钦礼、高参朱永宝、警务处长刘子健等人,在全省加紧进行军统活动,并从山东省政府要了一部电台,先由济南东关静安寺方丈静斋和尚(特务分子)当报务员,后又由其妾孙佩茹及其小妹秦淑贞充当机要秘书兼收发报务员。济南解放后潜逃上海。一九五O年六月十一日,秦启棠又与逃台潜回的特务分子商素行进行现行反革命活动,在上海市蓬莱市场同时被捕,遂解回邹县人民法院审理,于一九五一年四月二日判处死刑。

“镇反”运动中被依法处决的现行反革命(源自网络)

秦启棠之妻冯宜修,生一子二女,子秦骥,号千里,长女佑龄,嫁至邹县中心区大牛厂村,次女凤龄。解放后,秦骥、秦凤龄均曾参加过人民解放军,后就业于南京。

妾孙佩茹,于一九四八年春,回邹县田黄区田黄村盂凡伦家居住。

●秦启荣二哥秦启梅,号仲和,又名秦宜山,一八九九年生。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毕业,一九二九年加入国民党,军统分子。曾任国民党黄县党部整委常委、邹县第一小学教员、国民党邹县分部筹备委员、邹县“复兴社”组织员、邹县肃反专员,参与搜查共产党人。和邹县“复兴社”领导成员王克矫(省党部职员,费县人)、刘效义及骨干分子薛玉琨、李鹤年、郭玉江、郑锐、葛长义、韩慕陶(新民)等人积极活动,先后在邹县发展“复兴社”分子五十余人。

“七七事变”后,秦启梅随秦启荣到邹东田黄镇,充任“鲁冀边区游击司令部”第二梯队第三十八大队大队长(刘昭汉为第二梯队司令,李庆爵为副司令),后又任邹县保安大队副(县长王克矫任大队长)、三青团邹县分部主任、山东省参议会驻会委员(一九四二年驻潍县高家庙村)。

日本投降后,秦启梅遂任山东省抗战烈士遗属会理事长、山东省民生银行筹委会监察人。济南解放后,秦启梅与其母梁氏、小妹秦淑贞,妻韩慕增(邹县南关人)及其二子一女,逃往上海、南京等地,住在南京市雨花路大思口巷二号,一九五一年六月在南京被捕,同年八月十三日,被邹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镇反”运动中依法处决历史反革命(源自网络)

秦启梅有二子三女。长子秦敏,曾在南京人民解放军后勤医院当卫生员;次子秦难生,曾在苏州人民银行工作;长女秦风鸣,于成都胡宗南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参加起义,后留在人民解放军炮二师当文工队员;二女秦香龄,三女秦秀龄,均曾参加人民解放军,后就业于南京,其母韩慕增曾因此享受共和国军属待遇。

●秦启荣之妹秦淑贞,又名秦静茹,曾化名梁启美、梁淑贞,生于一九O四年,邹县乡师毕业,后当过邹县女子小学教师。一九二六年,秦淑贞与当时驻邹军阀徐堃部一四七旅司令部上尉副官叶超(号北海)结婚。叶超系徐州人,家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扫帚巷,原以卖茶为生。二人结婚时,租赁了邹县城内城隍庙街张迎春家三间西屋作为新房。

婚后不久,秦淑贞即去南京婆家生活。一九二八年生一女孩,取名叶蔼龄,同年,叶超在山东黄县军阀混战中阵亡,女孩即改姓秦。一九二九年,秦启荣将其妹接回邹县安排为小学教员。一九三O年秦淑贞又到济南第二女子学校读商科,毕业后经秦启荣介绍参加了特务组织,为通讯员。从此即跟随三个哥哥一起做了职业特务。

抗日战争期间,往返于邹县、费县、莱芜、淄川、章丘等地进行特务活动,并经常出入于日伪占领下的济南市。日本投降后,秦淑贞随长兄秦启棠进入济南充当秘书、报务员。解放后潜逃南京,随兄嫂生活。

解放初期的军属优待证(源自网络)

秦淑贞之女秦蔼龄,十岁时送至胡宗南在重庆办的学校读书, 一九五一年参加人民解放军。秦淑贞曾一度享受共和国军属待遇。秦蔼龄后来当了人民教师,与解放军某部炮校干部李桃结婚,秦淑贞即随女生活,住河南省信阳炮校干部宿舍。“文革”中,群众发现秦淑贞举止谈吐不凡,经审查发现历史不清,即令迁到信阳市第四中学女儿处居住。一九七O年,秦淑贞被定为特务分子,下放到邹县城关区十里村监督劳动。一九八五年六月,又将户口迁往河南省郑州市粮食学院,仍随其女生活。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邹县委员会编《邹县文史资料(第4辑)》,1986年12月出版

【本文选自博川天地 特此感谢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家世   民国   摩擦   人物   专家   秦启荣   邹县   济南   南京   山东省   人民解放军   特务   司令部   军统   解放后   山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