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喝中药中毒!转告家人:喝中药时,这4点要注意

“只是想调理一下身体,怎么会住进了ICU?”

“我们一家人都相信中医,怎么反而喝出事来了?”

51岁的陈阿姨,原本只是感到秋季干咳、容易疲劳,经朋友推荐买了几副“清肺润燥”的中药汤包,喝了两天后开始头晕、恶心、呕吐,第三天甚至出现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医抢救。

确诊结果让全家震惊:药物性肝损伤,肝酶飙升,严重中毒反应。

主治医生遗憾地说:“不是中药不好,而是她的喝法、药材来源、搭配方式出了问题。这种情况我们并不陌生,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自行服中药’出现肝损伤、肾中毒。”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数万例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大部分与误用、滥用、掺假或搭配不当有关。

很多人一提中药就自动加上“天然无害”的标签,但你可能不知道:

天然≠安全,传统≠无毒。

中药调理身体,前提是——用对、煎对、喝对。

今天这篇文章,将从真实案例出发,告诉你:喝中药为何也会中毒?又该如何避开那些“隐形陷阱”?

中药到底安全吗?专家有话说:关键在“怎么喝”

在大众认知中,中药一直被贴上“慢调理、少副作用、养身子”的标签,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更是有着天然的信任感。

但事实是——中药一旦使用不当,同样会损伤肝肾,甚至危及生命。

2022年《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报》显示:在全年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中药的占比高达15.6%,其中以肝肾毒性、过敏性反应、胃肠损伤为主。

为什么会这样?

1.药材来源不明,可能掺杂有毒草药或重金属

部分“网络代煎包”“朋友圈推荐方”来源不明,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类有毒成分、未经炮制的附子、乌头等剧毒药材。

马兜铃酸曾被《柳叶刀》点名为“致癌物质”,摄入后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甚至诱发尿毒症

2.不辨体质、乱套方,反伤身体根本

比如“润肺止咳”的药方,多为寒凉药材,如川贝、知母、百合。
若本身体质偏虚寒,一口凉药下肚,不但不补,反而伤脾胃、腹泻、心悸。

3.药酒泡制、久煎浓缩,剂量超标

中药“量不伤人”,但方法错了,剂量就成了毒性源头

一些人喜欢把药泡在白酒中长期服用,或把汤药反复熬煮,浓度升高,毒副作用随之加倍。

尤其是肝功能异常、慢性病患者,本就代谢能力差,容易出现肝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等毒性反应。

盲目喝中药,这些后果可能悄悄找上门,别等中毒才后悔

中药中毒并非“喝一口就出事”,多数是慢性积累、悄然发作,从“身体不适”到“器官损伤”,可能只隔着几副药的距离。

以下是中药不当使用可能带来的三大严重后果:

1.肝功能受损:食欲减退、黄疸、转氨酶飙升

特别常见于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雷公藤、何首乌、柴胡等药材的人群。

协和医院一项研究发现:自购中药调理人群中,近12.4%存在不同程度肝酶异常,部分患者发展为中毒性肝炎。

2.肾功能下降: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加剧

含马兜铃酸或未炮制的附子,容易引起肾小管坏死,一旦误服可能出现肌酐升高、夜尿频繁、水肿等症状

如果原本就有慢性肾病或高血压,风险将成倍上升。

3.急性过敏或中毒反应:皮疹、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有些人对某些草药存在未知的个体过敏反应,一旦进入血液系统,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尤其是一些号称“养生保健”的中成药、泡脚药包,配方复杂,掺杂成分多,加之使用频率高,更容易在无感中埋下健康隐患。

中毒不是“倒地不起”那么戏剧化,它可能是你最近越来越疲惫、脸色发黄、饭量变差、夜尿变多……

这些细微变化,或许正是身体在“抗议”。

建议这样喝中药,这4点帮你规避风险,喝出疗效不喝出病

中药能养身,但不能乱喝。

权威建议指出,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必须掌握这4个原则:

1.一定要辨体质、辨证施治,别听偏方凑热闹

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适用的药材完全不同。

例如,秋季“清肺”不是人人适合,寒湿体质服用反而可能加重咳嗽、脾胃虚弱

喝药前先听医生一句,胜过盲目跟风十帖。

2.药材要正规药房购,拒绝“网购三无煎包”

不贪便宜,不信民间“神药”“高人配方”,应在具有《中药饮片经营资质》的正规药房或医院药房购买。

切勿从微信、朋友圈、小作坊购买不明煎药包!

3.避免与西药同服,间隔1小时更安全

中药与某些西药成分可能发生拮抗或协同毒性,如中药里的甘草+利尿药,会导致低钾、肌无力。

建议中西药服用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并告知医生近期所服药物。

4.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检查肝肾功能

如果在服用中药期间出现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皮疹、尿量减少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前往医院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

健康不是“靠补补就来”,是“调得准、用得对”才有益。

健康,其实就在每一次用药前多问一句:我真的需要它吗?

中医药是我们宝贵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帮助了无数人调理身体、养生治病。但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害的

当它被滥用、误用、误信,就会从“养身之宝”变成“伤身之源”。

与其被中药“误伤”,不如用专业的方式对待它。

正确使用中药,它能调理慢病、防治亚健康;错误饮用,可能伤肝伤肾,甚至夺命。

如你或家人近期正在服用中药,特别是来自非正规渠道者,建议尽早向专业医生咨询是否适合继续使用,并按时体检、监测指标。

身体的变化,不是“好转反应”,也可能是“中毒信号”。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

《中药相关肝损伤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马兜铃酸致癌与肾毒性机制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居民中药使用行为调查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中国营养学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养生   中药   家人   马兜铃   药材   中国   损伤   毒性   体质   身体   肝功能   养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