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威胁还是来自AI泡沫,而不是中日局势升级

自11月6日再次冲击4000点以来,周一的A股还是第一次全天运行在4000点下方。


而反应于周一股市的核心事件,显然就是酝酿了一个周末的、由搞事早苗挑起的中日局势升级。


中日局势升级,只能是短期扰动


细看周一大盘的分时图就会发现,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都是明显的“上黄下白”结构。


这种结构的背后,是散户以民族热血力挺A股、游资继续愉快炒概念;而机构资金则是“理性回避风险”。


如果把机构资金的行为进一步细分:那么一部分就是内资机构一贯的“没有脊梁”;这大家都见惯不怪了,也早就懒得“怒其不争”。而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日资的撤离,甚至做空。


不过小日子能过来做空A股,咱们也能过去做空日股。比谁钱多的话,处于加息周期的小日子,想跟处于降息周期的咱们玩金融战,怕不是核辐射海水喝多了?


所以,日资撤离和做空力量注定不会持续。


而内资机构虽然“没有脊梁”,但只是惯性行为,也不会持续。


因为早在10月底的达成“停战一年”后,就有不止一家券商研报提前预判到,美国虽然明面上承诺“停战”,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背后策动其盟国小弟过来挑事。所以对内资机构来说,日本来挑事并不是什么黑天鹅。日本不是第一个(前有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的挑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至于冲突的局势本身,只要不继续升级,对市场的扰动就会快速的边际递减。以小日子的国力,要继续升级下去也撑不过几个回合,因为他们承受不了那后果。


所以,看似突如其来的局势升级,对A股市场而言只是短期扰动,也只能是短期扰动


说到对A股的威胁,还是来自大洋的彼岸,而不是中日局势升级。


上周五和本周一,是11月6日再次冲击4000点以来表现最弱的两天。光看指数的话,周一比上周五更弱一点;但不看指数看个股的话,上周五遭受的杀伤力可比周一大得多。


周一的股市是对周末期间中日局势升级的反应,而上周五则是对美元叙事的反应。


甩不开的“美元叙事”


回顾上周,在周三之前,市场还看笑话般分析美国将难逃一个无解的“滞涨”。


结果美联储只是轻轻的来了一次“预期管理”,市场一下子就都老实了。


周三到周四晚间,美联储的两位坚定降息的代表先后“倒戈”,加上白宫高调表态“即便重新开门,通胀和就业数据可能无法及时(甚至永远无法)在美联储下次会议前发布”,导致押注12月美联储降息的比例从70%上方一路向下跌破50%。全球市场也因此鸡飞狗跳。


A股也不例外。


只不过由于时差原因,美股在周四就开始反应,而A股到周五才开始反应。


换了在今年4月份之前,A股为外围各种破事儿“买单”,大家早已见惯不怪。


但在成为全球唯一敢硬杠老美“对等关税”、且凭实力逼退老美的崛起大国后,再为外围“买单”就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了。


其实准确来说,A股确实不再是以前那般不争气,什么外围破事儿都去随份子。这次“买单”的,是美元叙事,是目前躲不开的核心叙事。


11月初的时候,我就提醒过A股的一个核心叙事的转变:以“停战一年”为转折点,市场将从关税叙事降级为美元叙事


所谓美元叙事,说白了就是炒A股还得盯着美元的降息动向、盯着美联储的动向,而且是第一优先级(除非发生惊天巨变)。


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逻辑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让很多投资者“涨”出了强大的信心,就更难以接受。


美元叙事这事儿,说不重要吧,“美联储”关键词在一年里能有将近100天出现在各种财媒的头条里;但要说重要吧,一年到头折腾下来,结果累计降息还不到1%。


大多数时候,那些丝毫不影响降息结果的表态、发话,美其名曰的“预期管理”,说白了就是市场太悲观了就出来安慰两句,市场太乐观了就出来吓唬吓唬。——来来去去就那点破事儿。


时至今日,凭啥A股还要为美元那点破事儿“买单”?


今天的中国,不但能在“对等关税”中凭实力逼退老美,在以往被“卡脖子”的领域也已取得大范围的突破:


AI算力芯片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EDA软件也在国产化的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关键生产工具的超高速示波器实现自主突破,直接飙到全球第二的水平;


国产光刻机甚至已追赶到至少等效5纳米的水平。


稀土、高端锂电池还能反手卡住老美的脖子。


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削弱对石油的依赖,使得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松动;而在全产业链出口的过程中,RMB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提升。虽然进程缓慢,但毕竟是持续的此消彼长。


地位提高了这么多,但时至今日,A股还要为美元那点破事儿“买单”,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但不妨逆向思考一下,这种“难以下咽”的结果,其实也是对咱们的一种提醒:


中国在经济实力、产业优势、技术自主等方面快速崛起,不少单点突破都做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但论全面的技术,还没达到与老美并驾齐驱,更别说全面超车。不然也不会像其它国一样受制于美元叙事。这也提醒咱们不要在“攀登途中”就太膨胀,要保持敬畏,还要继续奋斗。


躲不掉的AI泡沫


来自大洋彼岸的威胁,宏观上说是甩不开的美元叙事,具体表现则是躲不掉的AI泡沫


美股要长牛下去,离不开美股AI继续吹泡沫;老美的实体经济要撑下去,也离不开AI大厂的泡沫式投资。


而这两种方式的AI泡沫,都离不开美联储的进一步宽松。


美元叙事不利于全球市场的时候,同时也不利于自己的AI泡沫


A股的AI牛市受益于美股AI的映射,美股AI泡沫破裂时,A股的AI板块也自然首当其冲。


上周五美元叙事的第一波冲击,反应最剧烈的就是AI和半导体板块。



值得吐槽的是,明明这边的AI泡沫远不如美股,破裂起来却让美股都自叹不如。


在AI角逐的这个阶段里,咱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估值悖论:国内AI领域的技术突破,是AI板块估值提升的重要基础;但国内AI领域的的技术突破,往往又体现为低成本实现老美AI的同等技术,从而成为戳破美股AI泡沫的利刃,反过来又带崩A股的AI板块估值……


在AI板块下挫的最近这段时间里,正好也是国内AI领域的密集突破期(阿里在AI to C方面的突破、华为在算力效率方面的突破……),这就是估值悖论美元叙事下的一种体现。


所幸的是,美元叙事在不利于全球市场、不利于咱大A的时候,同时也在“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稍加持续,他们可能自己就先扛不住。


上周五有个很低调的消息:


注意一下时间,就能体会到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文件是14号签署,15号才大规模报道;而执行时间却是13号凌晨。


这样做显然是要为降息制造更多的筹码,要封堵美联储不降息的理由。


川子与美联储的较量已经不是第一个回合了:白宫“停摆”就是川子的出牌回合——结束“停摆”后两名坚定降息派的“倒戈”就是美联储的出牌回合——现在的降关税就又到了川子的出牌回合。


可以预见,如果降息预期不反弹,或者反弹幅度不理想,川子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正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下,美股AI泡沫是很难破灭的;即使最终破灭,也会经历一段很长的博弈过程。如果时机把握得好,对中国AI领域技术突破能形成助力。


同样,美元叙事也不存在绝对的好坏,取决于投资者自己能否利用好美元叙事的节奏。


AI泡沫在长时间内不会真正破灭,也意味着大量的波段机会。当然,也伴随大量的风险。


今天就分享到这。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财经   局势   中日   泡沫   美元   市场   买单   事儿   板块   关税   全球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