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彩色发糕,放倒233名幼儿。
7月8日,甘肃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的检测结果让无数家长揪心:251名幼儿中,233人血铅异常,仅18人幸免。原因令人愤怒又窒息——园长和投资人竟指使后厨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掺入食物,只为让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包“更好看”。
检测显示,这些“有毒点心”铅含量超标2000多倍(1052mg/kg和1340mg/kg,远超国标0.5mg/kg)。目前8人被刑拘,201名幼儿紧急入院驱铅治疗,但铅毒对神经系统的侵蚀,可能已埋下终生隐患。
铅一旦进入儿童体内,便如幽灵般潜伏,悄无声息地摧毁健康根基:
智力“偷窃者”:铅穿透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元,导致智商下降7-10分,注意力溃散、学习能力崩塌;
发育“绊脚石”:抑制钙铁吸收,骨骼生长迟缓,贫血如影随形,孩子瘦小虚弱;
行为“操控师”:多动、易怒、攻击性行为频发,心理发育严重偏离轨道;
器官“腐蚀剂”:肾损伤、听力下降、腹痛腹泻,免疫系统千疮百孔。
更可怕的是,这些伤害极难逆转。世界卫生组织早已警告:铅在人体内没有安全阈值,理想血铅浓度应为“零。
那么生活中我们改如何严防死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生活中需要注意的5件事,家长们要牢记,守护好孩子的健康。
天水事件用血泪警示:食物美观≠安全!首先我们需要警惕“毒器皿”,比如彩釉陶瓷遇酸性食物(番茄、醋)会溶出铅,尤其破损餐具风险倍增;一些食物也存在铅,比如皮蛋、老式爆米花、以及不明来源的罐头,这些含铅量高,儿童餐桌必须拉黑。
不管购买任何产品时,一定要认准“食品生产许可证”、第三方检测报告,拒收三无产品。
铅尘无处不在,指尖到口腔是铅入侵的“高速路”:黄金洗手法则:饭前便后、玩玩具后流动水冲洗20秒,指甲缝重点清洁;有些孩子有不良习惯,就是啃咬瘾,一定要让孩子戒掉咬铅笔、啃玩具习惯,玩具每周用食用碱水浸泡清洗。
水是关键之一,早晨起床后,先打开自来水放流3-5分钟,冲掉管道铅沉积。因为一些小区的自来水管道是沿用几十年前的铅管或含铅涂料,往往会有一定的铅沉积。
平时带孩子玩耍,需要避开加油站、工厂、车流密集区散步,减少户外铅暴露;如果父母若从事铅相关行业(蓄电池、油漆工),回家立即更衣洗澡再接触孩子。
科学营养的饮食可以降低50%铅吸收率,所以孩子的饮食家长一定不能马虎,首先富含钙的食物要多吃,例如牛奶,奶酪,豆腐,因为钙可以抢占铅吸收的通道。其次就是含铁的食物,比如猪肝,牛肉,蛋黄,可以阻断铅肠道吸收,最后维生素C,例如猕猴桃,西兰花,鲜枣,促铅随粪便排出。
铅中毒症状隐蔽,主动筛查是终极防线:住工厂/矿区附近、父母涉铅作业、伙伴确诊铅中毒者,每半年测血铅。如果孩子出现腹痛、贫血、多动、学习滑坡,立即就医查血铅。
如今的生活环境,我们确实无法彻底阻断铅来源,但是从每一件小事上注意,会尽可能的避免,多一份警惕,多一份行动,这样才能守护家人的健康。(注:本文数据综合自国家疾控指南、三甲医院临床研究及食品安全通报案例)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