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半导体圈炸了个大雷,中企砸330亿,6年心血把荷兰巨头盘活成摇钱树,荷兰却一周就靠冻结资产、换管理层夺权!
闻泰科技花330亿买下的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被当地政府和法院联手“冻结”,中方高管被停职,股权被托管,忙活6年的心血眼看要打水漂,没想到中方反手出狠招,这局能翻盘吗?
谁能想到,一场“夺权”能来得这么快?9月29日美国刚出出口管制新规,9月30日荷兰就给安世下了“冻结令”,要求资产、人员一年内不许动。
10月1日,安世的荷兰籍CLO、德国籍CFO和COO这三个外籍高管,直接向当地法庭提交紧急申请,当天法庭没开庭就批了。
先是把中方老板张学政的职务停了,到10月7日,法庭再补一刀,股权托管给第三方,临时董事还握有一票决定权。
前后就一周,闻泰科技从100%控股的老板,变成了连话都说不上的局外人,更气人的是,安世是闻泰2018年起真金白银砸钱买的。
从参股到全资,每一步都合规,荷兰当年可是没说半个“不”字,现在倒好,一句“国家安全”,就把合法资产给看管起来了,这跟明抢有啥区别?
要说这事儿最让人膈应的,是安世能有今天,全靠中国资本输血,2016年它还是恩智浦不要的弃子,被中国财团买下后才改名安世。
2018年闻泰接盘时,它还没成气候,是闻泰砸钱扩产、拉资源,才让它一步步成了欧洲芯片界的“香饽饽”,数据不会骗人,2015年安世前身营收才88.5亿,2024年就到了147亿;2015年净利润14.3亿,2022年芯片缺货时直接飙到37.5亿,翻了一倍多。
中国市场更是帮了大忙,广东建封测厂,让它年产量破1000亿颗,稳居全球第一,大众、宝马的汽车芯片,一半都靠它供应,电动车逆变器芯片市场份额更是占了40%。
说白了,是中国资本把它从差点掉队救到行业龙头,结果现在荷兰反过来“摘桃子”,这吃饭砸碗的操作,实在让人不齿。
安世这事儿,不是个例,而是欧美针对中企的常规操作,2022年闻泰就吃过一次亏,当年安世收购了英国快破产的NWF晶圆厂,花了钱升级设备、救活厂子。
结果英国政府一句“国家安全”,逼着它把厂子卖给美国公司,更讽刺的是,美国公司接手后,2024年就关了3家厂、裁了800人,把好好的厂子搞垮了。
还有赛微电子,2021年要收购德国Elmos的晶圆厂,都快成了,德国政府直接下禁令,2024年英国又对中资控股的苏格兰芯片厂FTDI下手,逼着出售80%股份。
这些案例都指向一个问题,中企按规矩花钱买资产,甚至帮当地盘活烂摊子,最后却被欧美以“国家安全”为由赶走,所谓的契约精神,早成了他们随时能撕的废纸。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闻泰还能拿回安世吗?其实不用太慌,闻泰手里握着一张关键牌,中国市场,目前安世近80%的产能在国内。
其中近一半营收来自中国,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市场,没有哪家芯片厂商敢轻易放弃,闻泰也没坐以待毙,已经明确了应对方向。
通过走法律途径,从行政法反击荷兰的“冻结令”,再通过国际仲裁维权,守稳国内业务,评估供应链闭环,就算海外业务受影响,国内产能也能撑住基本盘,看后续博弈,要是中美贸易谈判有突破,美国放宽管制,事儿可能还有转机。
退一步说,就算真要出售股权,中方也有办法,比如让多家中企联手接盘,保持控股权;要是荷兰不让中企接,中国也能通过反垄断审查反击,毕竟安世离不开中国市场。
安世事件给所有中企提了个醒,逆全球化背景下,靠海外并购拿技术的路,越来越难走了,以前总觉得合规就能安心,现在看来,在地缘政治面前,合规也可能被无视。
未来中企要想少踩坑,得记住两点,别把核心产能和管理都放在海外,像安世这样80%产能在国内,就算海外出问题,也有缓冲;要加速自主可控,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
这场博弈还没结束,但它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立足,既要懂规则、会维权,更要靠自身实力说话,而荷兰这波操作,也只会让中国更坚定地搞自主创新,毕竟,只有自己强了,才没人敢随便“抢”东西。
半导体战升级,荷兰明抢中国资产!——金投网2025-10-14
被荷兰冻结资产闻泰安世事件解析与应对——新浪财经2025-10-14
荷兰核心子公司骤然“失控”闻泰科技:半导体80%产能在国内——财联社2025-10-13
荷兰政府对闻泰科技子公司下手,外交部回应——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0-13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