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秋分节气,标志着秋季已过半。秋分这一天昼夜均等,之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向深秋迈进。
秋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空气的干燥。这种“凉” 与 “燥” 的结合,形成了“凉燥”的气候。
此时节的燥之气,从口鼻、皮肤袭击人体。既伤人体的津液,又阻碍体内的津液向全身输布。伤害着人体的肺系统。
人体易出现:
皮肤干燥、紧绷,起皮屑,嘴唇容易干裂,毛发脱落增多;口干、口渴,不像温燥时那样想喝冷饮,愿意喝温水;鼻子和咽部会感到干涩、发痒,或轻微疼痛,甚至鼻出血;也有很多人出现了便秘。
从饮食调理上
不能再像初秋那样,喝绿豆汤,吃生梨、凉拌黄瓜等寒凉的食材去清内热养阴了。
要多吃性平、温,味甘,温润散寒,健脾胃、生津润燥的食物。
有助于滋养脾胃、润燥生津,促进体内的津液正常流向全身,只有人体的皮肤、黏膜组织等器官得到了滋润,才能改善或缓解凉燥症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推荐食材:
银耳、百合(煮软烂)、莲子、枸杞、山药、梨(需蒸熟或煮水)、红枣、芝麻、蜂蜜、核桃、杏仁、石榴、葡萄、南瓜、酸奶、猪肉、虾肉等食材。
如可以制做:
莲子银耳羹
山药红枣大米小米粥
百合红枣大米粥等等抗秋燥的粥羹
今天介绍
百合红枣大米粥(两人份)
大米60g、干百合10g 、干红枣8粒把这三种食材清洗干净,放入电饭锅内,再结合个人需求放入适量的水熬成粥饮。
大枣: 补益脾胃
百合: 生津润肺,清心安神
大米: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三者结合性平和,可健脾和胃,有助于补充身体的津液,养肺阴,缓解凉燥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
预防秋分高发的胃肠道疾病
此时节,气候逐渐变得寒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尤其脾胃本来就弱的人群,稍不注意就出现胃痛、腹痛、腹泻等问题。
预防方式
1、做好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注意腹部、脚部和颈背部的保暖。
2、不吃冷饭、不喝凉水、不吃凉拌食物及西瓜或冰饮料等不合乎时令的食物。
3、时令水果选择性平/微凉、温的水果并适量吃。比如橙子,橘子、苹果、葡萄、石榴、鲜枣等。
普通人群每天200一300克左右(约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脾胃本就不好的人群猕猴桃,柿子等寒凉水果谨慎摄入。
我是营养师郭建欣,秋分节气,如何护健康就介绍这么多,感谢您的阅读!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