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鲜祭祀引争议,菱角饺子藏玄机,老传统如何过新节

今天是中元节,我跟着家里老人准备祭祖的饭菜。桌上必须摆四样东西,饺子、鸭肉、豆腐、菱角。老人们总说:“这四样不上桌,福气就不进门。”可现在年轻人谁还记得这些规矩?我就纳闷,为啥非要吃这些?

家里张奶奶边包饺子边念叨:“饺子得捏紧,别让嘴张着。”我凑近一看,饺子边儿被捏出一道褶子,像个小半月。张奶奶说:“像那天边月牙,保平安。再说捏紧了能‘掐住别人的嘴’,让人背后少说闲话。”我心想这逻辑有点玄乎,但看老人认真包了三十多个,也就没敢笑。

鸭肉汤熬得正欢,锅里漂着薏米和冬瓜块。我表哥拎着个塑料袋回来,里面塞着烧纸,被小区保安拦住:“现在不让烧,上楼用手机扫二维码点电子蜡烛。”表哥嘟囔:“放网上能管用?老人走了还能上网查?”他偷偷把纸钱塞进垃圾桶,转身又在手机里点了个“万年灯”。

最闹心的是菱角。往年都是去河边摘,今年河道整治不让下水,只能买罐头。小姨夫买了六颗新鲜菱角,煮烂剥壳时发现肉里有虫眼,全家一阵恶心。我爸翻出手机照片:“去年老张家菱角地被农药污染,整片死绝了。”大家默默把虫眼菱角倒了,改吃超市买的速冻水菱角。

豆腐烧得太咸,我尝了一口,赶紧吐舌头。姑姑瞪我:“祭祀的菜不能乱动筷子!”我憋着笑问:“为啥非要麻婆豆腐?放清炖不香?”姑姑说:“红油驱邪,白色表清白。你奶奶在的时候,每年都要放三块整豆腐,摔碎了就等于先人不收礼。”

晚上祭拜时,我注意到供桌摆着两样奇怪东西:一盘饺子旁边放了个手机,屏幕亮着“云端纪念馆”的界面;香炉里插着塑料香,底下垫着外卖单子。表弟抱着手机念经,声音传遍整个客厅:“现在扫墓还能看直播,你们信不信?”

其实我挺矛盾。前年用外卖送的祭品,被爷爷骂了一顿;去年手擀面饺子漏了馅,又被说“诚意不够”。现在超市有卖祭祀专用半成品,包装印着“开袋即食供品”,价格贵一倍还断货。我妈说:“你爸非要买活鸭,结果凌晨四点起来杀,满院子血水,差点被物业报警。”

年轻人觉得这些规矩麻烦,但老人坚持:“老祖宗的讲究不能丢。”我表妹嫁到深圳,用微波炉热速冻饺子祭拜,视频里哭着说:“妈,这边没人陪我过节。”老人只能教她用手机直播烧纸流程,说是要“让先人看看我们过得挺好”。

现在最火的是“电子祭祀”,点个蜡烛五毛钱,虚拟祭品花样比超市还多。但老人们总嘀咕:“网上供的鸭子会不会被黑客偷走?”我爸买了个能联网的香炉,结果扫墓时突然断电,整个家庭群炸了锅。

今天全家吃了顿热闹的饭,但谁都没说话。供桌上的菱角粥凉了,饺子皮发硬,鸭肉太咸,豆腐太辣。我偷偷把剩菜倒掉,发现祭祀用的手机屏保还是五年前的老照片。表弟在群里发红包:“中元节快乐,吃好喝好!”没人接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美食   菱角   玄机   祭祀   饺子   传统   豆腐   鸭肉   老人   虫眼   中元节   烧纸   祭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