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玄烨的生父是谁的话题传的很火。
就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的角度谈谈宋明清帝王面相。
先看北宋的皇帝画像。

下面是AI复原图

赵匡胤

赵光义

赵恒

赵桢

赵曙

赵顼
从原画和AI复原图可以看出,北宋帝王面相变化不大,父系DNA稳定遗传。
再来看明朝的皇帝






从朱元璋到朱见深,明朝皇帝面相非常稳定,光看面相就知道一定是亲生的。朱瞻基脸黑推测是因为从小跟着朱棣打蒙古,荒郊野外晒的,以及朱瞻基患有糖尿病。
以下是AI还原半身图。

洪武大帝朱元璋

永乐大帝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接下来看满清皇帝画像

努尔哈赤

黄台吉

福临

玄烨

胤禛

弘历
从面相上看,努尔哈赤、黄台吉、福临面相遗传稳定,都是宽饼脸,到了玄烨就突然变成瘦尖脸、招风耳,从北亚粗犷面相一下子变成了闽南清秀面相。

当然,面相也受母亲影响,比如明武宗的母亲是广西瑶族,武宗的面相就相对于父亲变化很大。
那么,我们看下康熙生母佟佳氏面相。

很明显,佟佳氏也是宽饼脸。
看下网上盛传疑似康熙生父的洪承畴画像,可以看出是瘦长脸型。

画师的复原图如下。


那么,单纯从面相上看,谁更像玄烨的生父呢?
清朝历史是迷雾重重的,有好多悬案:
顺治的死因;
征战半生的多尔衮(39岁)骑马摔死了;
清军生擒南明永历帝后,正蓝旗莫名其妙的拥立永历帝反清复明,吴三桂杀了2000旗丁,清廷默许;
鳌拜对黄台吉、福临忠心耿耿,但到了康熙就晚节不保;
孝庄死后不和黄台吉合葬,且37年未下葬,直到雍正继位才安葬。
康熙生母佟佳氏死后,最初准备把她和无子女的妃子葬在一起,孝庄改为葬顺治帝孝陵。
佟佳氏死后,康熙只守孝几天。孝庄死后,康熙提出要按照生母死亡的标准守孝3年,大臣反对不合礼法,最后是折中守孝27天。
乾隆皇后下江南后突然发疯断发。
不过,如果按照现在流传的野史,这些谜团都能迎刃而解。
1642年,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被俘,一开始宁死不屈。
然后突然就投降了,孝庄劝降洪承畴归降,这个野史清初就有了,而且各个版本越描越传神,就像安装了摄像头一样。
事实上,把女人赏赐给手下是渔猎草原民族当时的传统文化之一,黄台吉尤善于此道。
钮祜禄氏是额亦都的女儿,被黄台吉送人;
博尔济吉特氏在生育第二个女儿的第11天被赐给表侄南褚;
生下皇五子硕塞的叶赫纳喇氏送给了詹土谢图,之后又送给了镶黄旗的达尔瑚。
渔猎草原民族这种风俗推测是为了让部落里不要因为全是近亲而最后走向覆灭。
当时,孝庄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妃子,黄台吉用孝庄拉拢洪承畴符合渔猎草原文化和黄台吉的一贯作风。
1643年黄台吉死亡。
1643年10月,福临继位,多尔衮成为摄政王。
1644年,崇祯殉国。
1645年,多尔衮被加封“皇叔父摄政王”。
1648年,多尔衮被加封“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权倾朝野,孝庄一方面与多尔衮虚与委蛇,另一方面也要培植自己的心腹,多年前相识的洪承畴就是一个选择。
1648年4月,洪承畴服父丧结束回京,然后在京到1653年,母丧是奉旨私居持服在京在值。洪承畴回来后和多尔衮关系亲密,多尔衮对其言听计从。
1650年12月,多尔衮骑马摔死。
征战半身的将军落马摔死,而且是39岁,正值壮年,这非常离谱,自周代以来,打猎落马摔死的大将极其罕见。
野史认为多尔衮大权独揽,咄咄逼人,孝庄和福临为求自保反击。孝庄告知多尔衮已经怀其骨肉,麻痹多尔衮。
洪承畴借鉴正德、天启落水病死,成化、弘治被御医治死,嘉靖被宫女勒脖颈休克等丰富的宫廷斗争经验,出谋划策,制造意外让多尔衮狩猎时落马摔死,就像《权力的游戏》里劳勃国王打猎身死。
1651年2月,福临对多尔衮开馆鞭尸。
1651年2月,洪承畴被弹劾与尚书陈之遴密谋反叛,又未请旨私送其母回闽。由于济尔哈朗作保,洪承畴和陈之遴有惊无险。
这里说一下,陈之遴是浙江海宁人,父亲陈祖苞被崇祯下狱自杀,崇祯还禁止陈之遴出仕,陈之遴是从给洪承畴幕僚入仕。洪承畴祖上是五代时期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参与宋灭北汉之战,谥号忠顺,世代在泉州居住,后代一支入赘洪家,所以姓洪。
按照野史说法,孝庄拿了赵姬剧本,洪承畴拿了嫪毐剧本。孝庄1650年怀孕,洪玄烨应该是1651年出生,面对满清高层,孝庄刚好把洪玄烨的父亲推给多尔衮,多尔衮喜提遗腹子。
1653年,洪承畴任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统使,堪称炙手可热。
1654年,真玄烨出生。
1656年,真玄烨(2岁)得天花,转移到福佑寺居住。身边只有两个乳母,一个是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的妻子孙氏,另一个是瓜尔佳氏。瓜尔佳氏由孝庄太后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娘家)女子中亲自选入宫,孙氏由孝庄从内务府包衣中挑选。
这两个乳母及家族获得丰厚回报,曹玺、曹寅、曹颙、曹頫三代四人任职江宁织造60年,于雍正五年被抄家。瓜尔佳氏死后清廷追封其为“保圣夫人”。
1658年,玄烨回宫居住。
野史说真玄烨已经天花病死,回宫的是洪玄烨,就狸猫换太子而言,时间上有充足操作空间,相貌变化也可以推给天花后遗症。
洪玄烨比真玄烨大3岁,符合荷兰使者和朝鲜使者的记录:
朝鲜使者记录:“皇帝从后门入,殿宇深邃虽不得详见,而年今九岁,壮大如十二三岁儿”。
康熙六年(1667年),荷兰使团到北京,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康熙皇帝骑着马走了出来,他中等个子,很白皙,约有十六岁,穿着朴实,他穿了件前后肩都绣着写东西的蓝缎褂,脚着黄靴。他十分仔细地打量着礼物中的马,两眼几乎没有离开过它们的身子,不时地笑着和鳌拜谈论着马”。
真玄烨生于1654年,荷兰使臣见到玄烨时,只有13周岁,但使臣认为他 “约十六岁”。
1656年真玄烨得天花之前,洪承畴对南明势力是有点心慈手软的,对南明老臣家眷多有庇护,永历朝重臣瞿式耜的孙子瞿昌文就提到:幸丙辰同榜南安洪公承畴以大学士招抚江南,坚为保护。
1656年后,洪承畴逐渐从心慈手软的贰臣变为心狠手辣的屠夫。
这个时间点卡的实在是太巧了。
按照野史的逻辑,洪承畴为儿子打江山,不惜成为血手屠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很好理解了。
1657年10月,董鄂妃诞下皇子,福临将其视为“朕第一子”,并颁布诏书庆祝,意图立为太子。
孝庄为福临选的蒙古贵女失宠,福临独宠董鄂妃,及立储之争,孝庄与福临关系开始破裂。
1658年初,董鄂妃之子3个月夭折。
董鄂妃产子后未坐满月子,孝庄以身体不适为由,要求她每日早起伺候,强令其冒寒日夜侍疾两个月,导致其过度劳累并落下病根。
很明显,孝庄此举是刻意为之,皇宫宫女太监有的是,没必要让一个刚刚生娃,还未坐满月子的妃子日夜伺候。
1660年,董鄂妃死亡,年仅22岁。
董鄂妃母子死亡导致孝庄和福临彻底决裂。
1661年2月,福临死亡。
野史的说法是孝庄认为福临不听话,那就换一个听话的。
诚然,有人说母亲不会害儿子,事实上,帝王家母害子的例子并不少,比如武则天杀了2个亲生儿子,又比如赵姬和嫪毐合谋杀嬴政,还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里的姜氏。毕竟,权力是父子相残、兄弟阋墙、母子反目的绝佳催化剂。
关于福临,本身就迷雾重重,有说法是出家当和尚,有说法是天花病死,还有的说法是被朱成功炮击受伤,伤病交加死亡。
福临登基后一直是吉祥物,这一点,从老婆孩子的命都保不住就能看出来。
他想要夺回权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军功掌握军队,且努尔哈赤、黄台吉都有亲征的传统。从天津乘船到泉州只要十几天,只要福临愿意,亲临一线指挥并不困难。
由于清军不善海战,福临如《延平王起义实录》记载,被明军战舰火炮击伤,并非没有可能性。


厦门战役后,清军全面溃退,朱成功乘机收复台湾。
清军主帅达素惧罪自杀,战死6个一等侍卫,中高级军官死亡82人,败的很惨,满清还一直淡化这场战役,这些都经不起深究。
这里说一下一等侍卫,一等侍卫听起来像保镖,实际上级别很高。
清朝一等侍卫是正三品武职,品级与文官正三品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省政法委书记,《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相当,负责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顺治元年定制,一等侍卫共六十人。
战死的一等侍卫有6人,死里逃生的一等侍卫只会更多,减去负责宫廷宿卫的一等侍卫,能带出去的一等侍卫都去了厦门。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福临亲临厦门指挥海战。
更有意思的是,洪承畴和郑芝龙都是福建南安县人。
1646年,正是洪承畴向满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晋江人)写信劝郑芝龙降清。
福建的宗族乡党至今血肉相连,宗族祠堂就是银行,可以互相拆解担保,清代彼此联系只会更加密切。
野史中称洪承畴将福临亲征情报传递给朱成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1661年11月,郑芝龙被满清斩首,而且是“身首异处”“焚尸扬灰”,可见满清对郑芝龙的恨。
郑芝龙已经投降15年了,真恨到“焚尸扬灰”的程度,早15年就可以处决郑芝龙。
何况投降满清的高官一般都予以厚待,满清一直让郑芝龙劝降朱成功。郑芝龙在1661年被杀,还“焚尸扬灰”,就很不正常。
但如果按照野史,福临的死与朱成功有关,那么,郑芝龙惨死就很合理了。
1661年,康熙登基。
1662年,正蓝旗邵尔岱、章京兀儿特等人拥立永历帝和满清割裂,反清复明。
满清八旗中,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白,其余的是下五旗,其中镶黄旗地位最高,满清皇帝旗籍就在镶黄旗。
黄台吉掌权后,将原来的镶黄旗变为正白旗,原来的正白旗变为镶黄旗。
多尔衮时期,多尔衮先与多铎互换,多尔衮成为正白旗主,多铎转为镶白旗主,之后,多尔衮将豪格的正蓝旗与自己的正白旗混编,重组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同时将多铎的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
等于说拥立永历帝反清复明的正蓝旗是努尔哈赤时期的镶黄旗。
如果说是投降满清的汉八旗、绿营反清复明还能理解。
当时的正蓝旗是努尔哈赤的亲兵铁卫后裔,这些人堪称满清最早的原始股,在南明灭亡后拥立永历帝反清复明简直离谱。
这相当于打完了崖山海战,跟随铁木真的蒙古怯薛后裔拥立南宋宗室打忽必烈。
吴三桂把正蓝旗2000人全部斩杀,且是先斩后奏,清廷默许,就更离谱了。
要知道,当时满八旗旗丁才5万人,一下子砍了2000,直接消灭了满八旗4%的旗丁,且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原始股后裔,这不仅仅是2000百战老兵死亡,2000原始股女真旗丁被汉人降将先斩后奏,无疑是政治地震。
不过,如果按照野史的说法,康熙是洪玄烨,那逻辑就通了。
由于这些人是满清最早的原始股,宫廷秘闻对他们而言不是秘密。
这些原始股后裔经过多次换旗,地位不断下降,一直被当成工具人用,南征北战,伤亡惨重,本身就心怀不满。
原本想这是为努尔哈赤后代打江山也就忍了,但知道洪玄烨登基,就直接炸了。至于打出反清复明旗号,高概率是想争取吴三桂等明将的支持。
入关后,满八旗跑马圈地,变卖盔甲,迅速腐化,基本上是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这些降将带着投降满清的北方明军打南方明军、大西军、大顺军,满八旗更多是压阵监视汉八旗、三顺王和绿营。
因此,满八旗中依然保持战斗力的部队少,要想成事,必须获得汉八旗、三顺王、绿营的支持。只不过正蓝旗高估了吴三桂的节操,甚至吴三桂知道洪玄烨与自己老上司洪承畴的关系,所以果断镇压正蓝旗。
由于金銮殿上的是洪玄烨,所以视这些努尔哈赤的亲兵铁卫后裔如草芥,杀了就杀了。
1663年,康熙名义上的生母佟佳氏死亡,年仅24岁。
唯一能够揭穿洪玄烨身世的人死了。佟佳氏死后,最初准备把她安葬到悼妃园寝(悼妃是顺治帝的妃嫔,无子女),孝庄改为祔葬顺治帝孝陵。
更诧异的是,佟佳氏死后,康熙辍朝数日,而不是为母守孝3年。与孝庄病逝时,康熙提出守孝3年形成鲜明对比。
1669年,鳌拜被杀。正史的观点是鳌拜膨胀了,飞扬跋扈。野史的观点是鳌拜发现端倪,拿的是《权利的游戏》里北境守护奈德史塔克的剧本。
1687年,孝庄病逝,康熙提出要按照生母死亡的标准守孝3年(实际27个月),大臣反对不合礼法,最后折中以日代月,实际守孝27天。孝庄死后不和黄台吉合葬,且37年未下葬。
1723年(雍正元年),陈允恭建议为孝庄修建陵墓。
1725年,孝庄正式入葬昭西陵。
野史虽然野,但总体逻辑是自洽的,而且有史料和“黄拙吾”墓葬等资料作为佐证。
在和乾隆下江南后,皇后那拉氏断发,满族女性断发代表国殇或丈夫死了。
乾隆宣称那拉氏疯了,并朱批任何人不得见那拉氏,将原本的宫女、太监调离,那拉氏居所被封锁,每日仅由专人送茶饭,那拉氏死后不给谥号,葬入汉人墓。
皇后那拉氏发疯正史无法解释。

野史的观点是,洪承畴死于1665年,那拉氏断发时间是1765年,恰好是洪承畴死亡100年。
乾隆下江南,顺带祭祖,那拉氏发现皇帝不是努尔哈赤后裔所以断发明志,乾隆破防,软禁那拉氏,那拉氏死后葬入汉人墓,显然是泄愤。

上述内容只是野史的一部分,清朝前中期的很多疑团,正史就是一团迷雾,野史反而全部能够解释清楚。
关键是清朝的文字狱酷烈,正史可信度不高。
相反,清朝野史的含金量很高。
典型就是光绪之死与九龙夺嫡。
正史记载光绪是病死,野史传说光绪是毒杀,经开棺验尸,证明光绪死于砷中毒。
正史记载雍正顺位继承,野史流传九龙夺嫡,雍正专门写《大义觉迷录》辟谣,把自己洗成白莲花,反而坐实了九龙夺嫡的事实。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用DNA检测男性Y染色体证明父系来源。
不久前,一位专家表示,他测了满清宗室后裔15个样本的Y染色体,其中8个样本是C2b1a2b1-F14751,5个样本是O系(汉族常见),还有2个C系(北亚草原常见,努尔哈赤同属于C系,但两个C系属于不同分支)。其中,弘昼后人与努尔哈赤Y染色体一致。
另一次测试了4个样本,2个与努尔哈赤一致,2个是O系。
专家的发言目的在于对野史辟谣,但从结果上看,反而一定程度上给野史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支持。
19个样本,努尔哈赤后裔为10个,汉族血脉7个,北亚草原血脉2个。这表明满清宗室内部存在抱养和过继的情况,且相当普遍。
事实上,清朝宗室之间抱养或者过继的频率非常高。清朝宗室存在近亲结婚现象,进而导致人丁不旺。
这一点从清朝皇帝就能看出来,前中期皇帝能生,也许是因为野史中的抱养,避免了近亲结婚。到王朝后期,已经像中原王朝一样管理后宫,杜绝了渔猎草原文明的习俗,清帝生育能力就出问题了。
清朝对宗室爵位继承的规定,如果爵位没有后人继承的情况下就直接除爵。但是爵位除爵以后其他家眷也就没有收入了,即便是宗室爵位最低的奉国将军也可以躺着拿110两白银和50石禄米,无论按照传宗接代的人伦还是利益最大化的原因,宗室之间时常过继或者抱养继承人继承爵位。
所以单一弘昼后人的DNA不能证明他与弘昼乃至康雍乾有血缘关系,他祖上有可能是抱养或者过继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后代,导致Y染色体N代回宗。
何况雍正儿子10人,长寿的只有弘历(89岁)、弘昼(60岁),其余的都短命,弘曕(33岁)、弘晖(8岁)、弘昐(2岁)、弘昀(11岁)、弘时(24岁)、福宜(2岁)、福惠(8岁)、福沛(夭折)。
保不齐像野史中说的那样,为了九龙夺嫡,从海宁陈家抱养弘历,从宗室旁系抱养弘昼,双备份,双保险。而且这个海宁陈家与洪承畴还是本家,清初时陈之遴是洪承畴的铁杆嫡系。
19个清宗室样本中存在C2系、O系、C系三类父系Y染色体,本身就给野史“抱养论”提供了有力证明。如果把样本数量扩大,没准真会测出什么东西来。
顺带说一下,明朝皇室朱姓的Y染色体父系为O-MF12415,属于典型的汉族基因类型。现代朱姓人群中41%携带该基因,地理分布与明代藩王分封地一致。
其实,铁流对孝庄秘史纯属吃瓜。
如果野史为真,其实有利于凝聚人心。
一方面证明了阶级史观,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广团结史观,持民族史观的皇汉也会看乐子,野史可以团结建制派、团结人、皇汉,堪称阶级史观、团结史观、民族史观万能胶。
至于野史真伪,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棺验尸,对历代清帝做DNA鉴定。
有鉴于此,网民调侃,汉唐宋明盖棺定论,满清王朝开棺验尸。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