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为"西贝的菜到底是不是预制菜"争论不休时,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近日,企查查APP显示,西贝餐饮集团斥资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这家新公司的经营范围明确包含"预包装食品销售"和"食品互联网销售",注册资本100万元。
西贝持股高达95%,其布局预制菜赛道的决心可见一斑。
这已经不是西贝第一次与预制菜产生关联。
此前,西贝的"贾国龙功夫菜"就因采用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门店简单加热的模式,引发了消费者关于"是不是预制菜"的激烈讨论。
当时,西贝的回应是"我们做的是功夫菜,不是预制菜",试图在概念上与市面上的预制菜划清界限。
而如今,西贝干脆成立新公司,直接下场卖起了预制菜。这种态度的转变,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利润空间的诱惑是关键。
餐饮业的痛点众所周知:高人力成本、高房租、高食材损耗。
而预制菜通过中央厨房规模化生产,能极大降低成本。据行业数据显示,预制菜的毛利率普遍在30%-50%,远高于传统餐饮业。
西贝作为以"手工现做"为卖点的餐饮品牌,其人力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入局预制菜,无疑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利润增长曲线。
其次,消费习惯的改变让西贝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疫情后,居家做饭的需求激增,预制菜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习惯预制菜的便捷。西贝此时入局,正是瞄准了这一风口。
西贝选择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来运作预制菜业务,而非在原有体系内拓展。这一操作非常耐人寻味。
品牌区隔是首要考虑。西贝的核心品牌形象是"西北菜、手工现做、健康"。
如果直接在西贝门店或线上渠道售卖预制菜,可能会损害其既有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产生"西贝的菜也是预制的"负面联想。
成立新公司,可以为预制菜业务打造独立的品牌和渠道,避免对主品牌造成冲击。
灵活试错是另一重考量。新公司体量小、机制灵活,更适合在新赛道上快速试错、调整策略。
即使预制菜业务初期发展不顺,也不会对西贝集团的整体运营造成太大影响。
西贝的加入,无疑会给本就竞争激烈的预制菜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一方面,西贝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其在食材采购、中央厨房管理、菜品研发等方面的经验,是很多新兴预制菜品牌难以比拟的。
西贝的入局,可能会加速行业的洗牌,倒逼中小品牌提升品质或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西贝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预制菜市场已经挤满了玩家,既有海底捞、眉州东坡等餐饮同行,也有味知香、千味央厨等专业预制菜企业,还有美团、盒马等新零售平台。
西贝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问题依然存在。虽然西贝的品牌背书能带来一定的优势,但如何让消费者相信其预制菜的品质和安全,仍需要西贝下一番功夫。
从最初对"预制菜"标签的回避,到如今主动成立公司入局,西贝的这一转变,既是对市场趋势的顺应,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
这场"叫板",不仅是西贝与其他预制菜品牌的竞争,更是传统餐饮巨头向新零售领域发起的一次冲锋。
未来,西贝的预制菜业务能否复制其在餐饮领域的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